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住建部:物联网提升城市宜居生活(2)

来源:RFID中国网 作者:李文秀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4-27 13:49 
核心提示:在智能建筑方面,我们正在积极推动满足加秘算法的IC卡门禁系统在建筑和居住区的应用,确保社区的居住环境和安全。目前已和广州番禺区政府、辽宁的铁岭市政府签定协议,全力推进数字城市建设中涉及的房产证、人员资

在智能建筑方面,我们正在积极推动满足加秘算法的IC卡门禁系统在建筑和居住区的应用,确保社区的居住环境和安全。目前已和广州番禺区政府、辽宁的铁岭市政府签定协议,全力推进数字城市建设中涉及的房产证、人员资质的证书管理、城市部件的市政管理、门窗绿色建材等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应用,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这里我介绍一下广州番禺区的试点,这个试点主要是体现在数字家庭的建设方面,就是在对家庭当中各种电子设备进行通讯数据交换,让老百姓感受到在家庭当中实现医疗、休闲、文化、学习等等各种应用服务,提高百姓居住的舒适性能和娱乐性。这个项目我们现在正在推进,计划在6月份进行专家评审和项目验收,在广州的番禺区要实现数字家庭测评中心的建立,如果这个模式能够打造成功,在将来的社区建设当中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5、下一步要做的是RFID技术在节能门窗的绿色建材应用方面的工作。在门窗的节能性能标志当中采用电子标签,是提高电子行业管理水平的需要。这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门窗节能的绿色建材中加载统一的身份识别代码,杜绝以次冲好的现象发生。为城市信息的综合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与分析,提供决策和管理支持。在这个方面,现在急需建立的是应用模式,在技术上没有问题,但是在模式上面的建立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希望广大的厂商包括有经验的这些厂家能够积极加入到这方面的应用中来,能够为行业的应用献计献策,共同来提高RFID技术在整个绿色建材产品当中的应用水平。

下面着重介绍物联网技术在下一步发展的思路及未来的展望。

1、开展物联网相关的课题研制,引导规范行业发展。2010年6月我们加入了物联网联合标准工作组,正在积极配合秘书处开展物联网相关的专项研究。2010年8月,我们按照国家金卡办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承担了物联网在中国系列从属的编写。

2、要深入研究物联网技术在城乡建设领域当中的关键技术应用和技术集成。要从跨行业、跨部门、跨专业的研究进一步突出技术支撑作用,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达成统一战线,集到若干个工程研究中心,加大技术的创新力度,研发和推广更多高性能、高效率、高成本、易使用的新技术和新办法。

3、要高度重视数据平台的共享和共建,加快数据平台的推广应用。这个要做好四大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服务数据库的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管理的水平,仇部长就说,我们要做好城市的大保姆工作,我们每一个家庭在保姆的使用上要坚固到照顾孩子、洗衣服、买菜等各大功能,城市综合管理也是一样,我们在提高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同时要注意环境与生态检测、产业结构布局、资源交通、人口、社会服务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信息化、使信息资源转化为促进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的协调发展以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造福人民的巨大动力和财富。所以我们要做好大保姆基础的工作。

4、要不断完善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政策、管理、资金和人才保障体系。物联网人才还是一个T字型号的结构,一方面要熟悉技术、另外一方面要对于应用非常敏感,要使应用和技术充分结合起来,我们对于高端人才要积极培养,在实践当中加以锻炼,尤其在行业的应用当中我们非常需要,而且对于高端人才非常需求,加快在数字城市方面的建设和有效的监控,采用现代的金融服务体系和资本市场来持续保障资金的需求,都需要人才的培养和加入。

5、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要与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相结合,2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聚集到城市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2千年以后在世博会上我们重申这个领域,我们想强调数字城市的建设就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更加愉快,舒适,便捷安全,以信息化作为手段,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低碳、减排、城市与环境共生、城市与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物联网期间将是信息网络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模式的加速变革的重要时期,2010年国务院将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列入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之一,今年3月北京召开的两会又将物联网应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使物联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我们将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围绕物联网合乎感知技术在城市信息化领域的新应用,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发展新模式、通过物联网技术在行业的试点示范应用,使我们的建设更加贴近百姓,成为利国惠民的民心工程,为构件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新贡献,最后再一次预祝我们这个第三届中国物联网RFID发展年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