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物联网刚刚起步的今天,中国企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全国人大代表王晶建议,加大对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示范应用的重视和投入,成立“国家物联网识别技术和应用示范基地”。今年两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也提出,“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今年的两会再次关注物联网产业发展,预计物联网将迎来新发展机遇。经过2010年的发展,我国的物联网发展情况如何?运营商作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发展物联网方面有哪些着力点?为此,记者采访了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老师岳中刚博士。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
记者:2010和2011的两会上都重点提到了物联网,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现状如何?
岳中刚:我国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中已部署物联网相关技术研究。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组织开展了技术攻关,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我国在IEEE短距离无线通信、3GPP移动网络优化、ISO/IEC物联网体系架构标准研究等方面已实现局部突破。国内成立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泛在网技术委员会,正在开展传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发展等领域研究。
物联网相关技术在国内交通、物流、灾情监测、环保、医疗等领域已经开展应用,在智能电网、智能安防等方面的应用也开始实施,电信运营商开展了多种 M2M业务应用,并积极推进传感器网络与3G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我国已具有了一定的物联网发展基础,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业规模小、分布散、产业链发育不健全,应用水平低、范围窄、用户需求有待培育,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等。
亟需研究商业模式
记者:物联网虽在起步阶段,但建立相应的商业模式极为重要,对此您如何分析?
岳中刚:就产业发展趋势而言,物联网未来有着广阔市场前景,但是目前企业直接受益程度还非常有限,物联网服务模式还在探索中,物联网现在的发展与IT业最初阶段非常类似,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甚至可以达到万亿级市场规模,但是整个行业目前都在寻找稳定和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其服务模式、盈利模式、相关的标准等都没有普遍共识。就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而言,面临着三个产业化瓶颈:首先,是通信距离瓶颈,目前传感器所能连接的距离只能是在100—1000米;其次是外部环境指标问题,一旦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传感器工作效率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三是网络安全问题,由于很多时候是无线传输,因此就存在信号可能会被窃取的危险,这将直接影响到这个体系的安全。
从物联网产业的升级带动效应而言,物联网的发展将对射频识别(RFID)技术相关产品、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制造业,具有直接带动需求效应;其产业链较长,涉及到了通信网络、信息系统集成、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其间接带动需求效应亦不容小觑。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EPo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中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由此可见,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是加速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催化剂。
物联网发展要与3G结合
记者:三大运营商在发展物联网方面各有哪些优势?
岳中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对运营商来说是一大机遇。三大运营商可根据各自技术特点寻找突破口。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拥有网络规模与覆盖范围都是全球第一的移动通信网络,而中国移动在M2M领域已形成一整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目前M2M终端数已达到 300万,年均增长超过80%。目前,中国移动正积极推动无线传感器网络与TD网络融合,发展适于TD网络承载的物联网业务。 中国电信要发展物联网,最大的优势则在于其拥有丰富的带宽资源。基于历史原因,中国电信还拥有丰富的固网资源,也是目前互联网业务的主要承载者。中国联通发展物联网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技术优势。从技术上看,WCDMA的数据上下行速率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有着更高的带宽和更快的速度。WCDMA还具有丰富的体验内容、明显的终端优势以及成熟的商业经验等优势。这些优势对中国联通发展3G业务以及在3G竞争中占得先机具重大意义。
传感网与3G结合所能带来的巨大价值和应用已经不言而喻,但问题是如何实现二者的结合并达到电信级的网络质量。目前物联网的应用还相对不多,与3G结合的案例更是稀少,这方面需要运营商进行仔细思考和应对。与此同时,即使实现了有效融合,面对数量众多的传感节点如何进行高效的网络故障判断和维护,也对运营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国外物联网的应用情况和取得经验来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所偏重,比如美国是汽车信息通信,北欧是自动抄表。从当前电信运营商实际运营的能力来看,由于初期存在盈利模式和运营经验不足的客观约束,因此要结合政府相关规划和引导发展的重点领域进行有重点的行业部署与应用,在具体试验中,应首先在重点行业中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试点,再进行大规模的复制推广,这是有效推进物联网应用的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