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音像行业乱象丛生 谁能力挽狂澜?
影视网络版权越炒越高,音乐人为权益大“战”百度……音像产业的是是非非,剪不断、理还乱。
据悉,为保障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促进音像行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国音像协会数字音像工作委员联合中科院计算所、声学所及数家企业,基于科技部、发改委等项目成果,共同研发了国家数字音像传播监管平台。该平台将传统的音像出版管理规范与现代网络、音视频等各项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套全新的音像数字出版发行管理模式。据记者了解,该平台即将开始向外推广。
音像产业乱象由何而来?数字音像产业还能不能健康发展?作为国家数字音像传播服务管理平台的推广单位,中国音像协会数字音像工作委员会如何来“望闻问切”?国家数字音像传播服务管理平台到底一剂什么样的药?中国音像协会数字音像工作委员会会长费玉珍、常务理事班志远近期接受了人民网的专访。
音像产业面临生死考验
记者:音像产业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困局如何化解?数字音像的概念如何理解?
费玉珍:传统音像产业,基本上可以说垮了,现在每年产值递减得特别厉害。音像产业最火的时候是80年代、90年代。原来音像出版单位是400多家,现在剩100多家,这100多家多数在各大出版集团里面。
现在,出版集团转型转得比较苦,仅靠出版单位原有的能力是转不动的,希望有人能推他们一把。在互联网时代,新的出版形态已经出现,现在主要问题是怎样把产业链连起来。
有的人说数字音像产业让人很陌生,但实际上,数字音像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产品,人人都接触得到。对互联网从业者来说,这个文化产业的形态已经存在, 只不过是产品的介质发生了变化。
记者:说一个比较流行的话题,近期,百度与版权人之间爆发了纷争,您觉得这样的情况如何才能避免?
费玉珍:大家要清楚自己的利益点,分成问题就能解决,否则会永远争论下去。互联网上音乐内容不少,但真正的音乐制作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著作权人,其中只有少部分人拿到一点点利益,他们对此并不满意。
而且,包括很多音乐制作公司也都没有拿到利益,拿不到利益,好的作品就出不来,他看不到发展前景,就不敢动。如果我们把流程做通了,就能推动行业良性发展。只要管理得好,人人出版的概念就可以落实,互联网将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记者:您有一个观点谈到,视频网站可能会因为版权成本的增加,生存会越来越困难。我想,版权人与版权使用者使用之间,实际上不是一种对立的关系。
费玉珍:视频网站是要不断购买版权的。如果能采取分账的办法,版权人与版权使用人之间,都会愿意达成合作。现在的问题是,因为没有一个第三个方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数据,结果出现分账不清晰的情况。版权使者说点击是多少,版权人实际一点都不清楚。
乱象由何而来?
记者:互联网版权交易市场现在还很混乱,比如存在天价版权事件,也存在音乐人投诉百度的事件,您觉得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班志远:互联网为什么会存在天价版权这个问题?这其实有一个核心认识,就是我们直接把版权当成了一种标的物来进行直接交易,
实际上,在此之前,文化内容是以出版物为载体的,版权是依附在载体上的,比如卖一本书,版权等费用都摊销在了这本书的价格里面,也就是说,版权不应该直接作为一种商品来买卖。
以一般的版权视角来看,一首歌涉及到词作者、曲作者、演唱者。我们所说的音乐人,更多指的是词曲作者,声讨百度的多是他们。为什么词曲作者和音著协炒得比较热?一个歌火了之后,演唱者也就跟着火了,但词曲作者没有多少人知道,也没有获得相应的利益。
所以说,版权不能单独剥离出来。作为消费者而言,听的是完整的歌曲,不是听伴奏,也不是听单独的歌词。还有一点,即使只是一个曲子,如果是由一个不知名的人唱,和一个明星唱,效果是不一样的。你可能愿意听周杰伦唱歌,而不愿意让周杰伦写歌,由我来唱。
我认为,所有这些内容都应该是商品。而这些版权代理公司,在互联网时代,没有把互联网内容定义为商品。在以前,你要想看电影,就要上电影院,你享受的是一种服务,看完就走,没有得到实际商品。如果你买光盘,你通过光盘这个载体,获得了电影内容。到互联网时代,光盘不要了,内容直接存在了服务器上或者硬盘上,但我认为,它仍然是一种商品。
在之前,内容依附于一个产品,产品又是可以销售的,这样的话,版权关系就很清楚了。生产商品前,著作权人和生产企业之间会有一个版权方面的协议。在互联网上,文化产品的载体没有了,整个产业链上的角色就变得不清晰。
原来,DVD碟片上写着,未经著作权人授权,不得如何如何。说白了,就是没有唱片公司的授权,任何人是不得复制、拷贝以及发行该碟片的。实际上,互联网上的这些视频网站,不管是干盗版的,还是今天在干正版的,做的就是数字内容的传播与发行工作。现在,我们还没有把版权内容界定为商品,也没有把视频网站的行为界定为出版行为。内容的标的物是什么?是版权,所以,视频网站要买一个一个的版权,最终就会出现天价版权现象。这些企业其实是干了全产业链的事。
此前的分工,出版商是干复制的,书商是干发行的,最后才是消费者,在产业链上,各自分工很明确。出版商负责跟上游作者进行沟通协调,而书商则扮演渠道的角色,这样的话,产业链很完整。原来,产业链上的利益是共享的,为什么呢?我们的标的物,或者说载体,不管是光盘也好,书也好,它是有形的,物流成本、仓储成本、版权成本等等都能摊销在这里面的,最后会体现在零售价上。
有了光盘、书作为载体,就能知道印量,有了印量以后,我们就能根据印量、码洋来分版税和销售成本、发行成本。而到了互联网上,这些都没有了确定的统计量,内容可以被无限复制,在复制过程中,是正版还是盗版,没有办法区别。
原来的模式是保底加分成,谁控制量?是发行商。而在互联网上,分成几乎成为一种欺骗行为,很多著作权人拿不到钱,或者拿得很少。以某运营商为例,最近一年,它的音乐增值业务销售额是220亿,实际上给版权人支付了多少呢?不到1个亿。
还有另外一个统计说,中国无线音乐市场价值在2010年超过了300个亿,但是版权人只能拿不到1%,也就是不到3个亿。为什么呢?实际上,里面包括有版权的,还包括没有版权的,还有些是没有诉讼主体的,电信运营商可能就会直接拿去使用。(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