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管理机构 >

十八大中宣部等介绍文化体制改革记者会实录(2)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2-11-12 11:01 
核心提示:[主持人(王国庆)]:下面我们请赵少华副部长作介绍。[15:18] [赵少华]: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和大家见面,简要地介绍一下文化建设的有关情况。[15:19] [赵少华]: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系统以科学的发展

[主持人(王国庆)]:下面我们请赵少华副部长作介绍。[15:18]

[赵少华]: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和大家见面,简要地介绍一下文化建设的有关情况。[15:19]

[赵少华]: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系统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着文化建设,不断地探索着新形势下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文化改革发展确实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主要这么几个方面:一是文化体制改革、机制的改革在不断地深化。国有的经营性的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这个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国有文艺院团焕发出勃勃生机。文化市场的监管效能也在显著提高。[15:19]

[赵少华]:第二,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免费开放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服务能力在明显提升。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等一系列的惠民工程都在扎实地推进,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有效地保障。[15:20]

[赵少华]:第三,文化艺术生产进一步繁荣。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在大幅度的提升,精品力作也在不断地涌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地满足。[15:20]

[赵少华]:第四,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市场体系在不断地完善,培育了一批骨干的文化企业,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融合的步伐在加快。文化产业日益成为了国民经济支柱性的产业。[15:20]

[赵少华]:第五,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不断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15:21]

[赵少华]:第六,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也是更加活跃。中华文化影响力在不断地扩大,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正在形成。我们相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的不断深化,全党和全社会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会不断地增强,我国的文化建设将迎来更加繁荣发展的明天。谢谢大家。[15:21]

[主持人(王国庆)]:下面请田进副局长作介绍。[15:22]

[田进]:各位记者朋友,最近几天大家连续采访,辛苦了。[15:22]

[田进]:党的十六大以来,和国内的其他行业一样,广播影视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就都是巨大的。书面的材料已经印给大家,我不再赘述。[15:23]

[田进]:这十年来,我们着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重点惠民工程,有效地推进了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的进程。[15:24]

[田进]:广播影视在节目制作、传输覆盖、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广播影视作为十分普及的现代传媒和大众文化样式,在传达政令、发布信息、传播知识、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15:25]

[田进]:我们在工作当中是怎样做的呢?我们注意把握这么几点。一是坚持导向为魂,我们始终坚持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牢牢把握正确的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5:26]

[田进]:二是坚持公益优先。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强化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努力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15:26]

[田进]:三是坚持品质至上。始终把提高质量放在重中之重,在保持数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努力多出精品力作。[15:26]

[田进]:四是坚持创新驱动。我们始终紧跟时代进步和发展趋势,积极地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15:26]

[田进]:五是坚持严格管理。我们始终做到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以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促进广播影视健康有序地发展。[15:27]

[田进]:党的十八大站在时代新高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吹响了新的号角。我们深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国家的广播影视将迎来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也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15:27]

[主持人(王国庆)]:下面我们请蒋建国副署长介绍情况。[15:28]

[蒋建国]: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15:28]

[蒋建国]:我们国家新闻出版业涵盖了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媒体的编辑、印刷、复制、发行、贸易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中央部署,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扎实推进,取得了历史性突破。[15:29]

[蒋建国]:得益于改革,2011年,我国新闻出版业实现营业收入已经达到14569亿元、增加值达4022亿元,图书出版品种和日报总发行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电子出版物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印刷业总产值已居世界第三位,新闻出版业实现了大跨越、大发展、大繁荣。[15:30]

[蒋建国]: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近年来,我们实施了打造精品力作的重点出版工程,建立国家出版基金,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资助一大批优秀图书出版。我们实施了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的“东风工程”,一期投入资金近4亿元,二期落实资金15亿元,民族地区群众看书难看报难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我们实施了提升国民素质的全民阅读工程,不断兴起读书热潮,全国每年有6至7亿人参加全民阅读活动。我们实施了净化市场的文化环保工程,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特别是我们实施了服务农民的农家书屋工程,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80多亿元,比计划时间提前3年建成农家书屋60多万家,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广大农民对这一亘古未有的好事无不感到欢欣鼓舞,他们说,是共产党送来了“改变命运的知识库,学习致富的黄金屋”。谢谢大家。[15:32]

[主持人(王国庆)]:谢谢四位部长的介绍。下面我们进入提问阶段。欢迎各位就文化体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问。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你所在的新闻机构的名称,下面请提问。[15:35]

[新华社记者]:我的问题是从这些年来,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来看,我们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个特色在哪里?谢谢。[15:35]

[孙志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理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建设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们这条道路是先进文化的发展道路,着重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5:36]

[孙志军]:第二,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我们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当中通盘考虑,同时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入到文化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15:37]

[孙志军]:第三,也是强魂健体、强基固本之路。也就是说,我们不仅注重文化之魂,它体现内在价值,更注重这个魂如何传播到广大的受众当中,传播的路径、方式、载体需要有机统一起来。[15:38]

[孙志军]:第四,我理解也是一条以人为本之路,就是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15:38]

[孙志军]:第五,我想也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我们的文化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15:39]

[孙志军]:我想这条道路,符合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文化建设发展规律,同时也引领文化的繁荣和惠民,应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谢谢。[15:40]

[埃及中东通讯社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随着文化事业单位的商业化运作,它们会不会变得更加独立、更加自由,或者还是像以前一样受政府的监督。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埃及和中国的文化合作,现在在文化领域,两国有合作项目吗?如果没有的话,未来会有哪些合作项目?谢谢。[15:41]

[孙志军]:这个问题应该说,据我们了解,也是社会上比较关注的。文化体制改革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区分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是以政府财政保障,主要是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15:42]

[孙志军]:而经营性的文化事业单位一旦转企改制以后,按照我们现行体制来讲,就不再叫事业单位了,那么它就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应该说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15:42]

[孙志军]:所以,文化事业单位和已经转企改制的文化企业,显然体制管理的要求是不同的。这里可能需要说明的是,在我们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少的媒体或有关同志都关心,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简单的理解为产业化和市场化,显然这个理解是一种误解。[15:44]

[孙志军]:所以,我们强调的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要两手抓、两加强。当然,即使发展文化产业,也要坚持内容为王,要坚持正确的导向,要注意承担社会责任,要坚守道德底线,要维护社会的团结和谐,进而发挥积极的作用。谢谢。[15:44]

[孙志军]:至于和埃及的有关交流,我想我们现在推进的是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民间参与、合作共赢,既有政府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也有文化企业之间的文化的贸易,进而推动两国文化之间更好地相互了解、相互促进发展。谢谢。[15:45](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