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管理机构 >

2011年度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评审工作综述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汪建根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7-05 09:44 
核心提示:2011年度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评审工作日前落下帷幕。在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的主持下,“吴江市戏曲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古代龙泉青瓷呈色机制研究及在现代日用瓷中的推广运用”“合肥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项目”等12个项目入选本年度国家文化创新工程。

2011年度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评审工作日前落下帷幕。在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的主持下,“吴江市戏曲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古代龙泉青瓷呈色机制研究及在现代日用瓷中的推广运用”“合肥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项目”等12个项目入选本年度国家文化创新工程。

自2009年实施以来,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服务于文化建设的中心工作,立足于文化创新的高端定位,扶持、资助、宣传、推广了《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自助图书馆的研制与实施》等17个项目。今年的评审工作,在以往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整合资源,更加注重完善机制,在提升文化创新水平、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方面的效益愈发显现。

创新热情持续高涨

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实施以来,历年的项目征集工作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今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创新活动的系统组织和支持引导,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在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管理实施方案2011》,以创新的理念对项目评审和管理做出了新的安排。

今年的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评审和管理,更加注重政府引导,整合资源,进一步扩大了项目征集面。“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我们调整了以往只从文化部创新奖获奖项目中遴选的思路,而是面向全国文化厅局、文化部直属单位甚至是其他社会单位征集项目,向全社会发出了政府积极引导创新的信号,以便有效调动起各类文化创新主体间的紧密联系和有机互动,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副司长王丰说。

在不到一个月的申报期内,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办公室共收到项目申报书98份。这些项目涵盖了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文化产业与市场、艺术创作与演出、文化遗产保护与资源开发、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实践与人才培养以及陶瓷工艺创意等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创新意识在文化系统内的涌动和迸发。申报项目所要解决的也都是涉及文化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亟须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时代特点和实践特征。

“部地共建”项目申报踊跃

文化创新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凝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为了更好地调动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创新的积极性,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在政策配套、项目管理和成果推广中的重要作用,今年,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的项目申报与管理确立了“依靠基层,支持共建”的原则。根据实施方案,今年的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按承担主体的不同,分为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两类。其中,涉及文化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当地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成熟的基础条件以及广阔培育前景的项目列为重点项目,由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与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共同参与实施。

从项目申报的情况来看,“部地共建”的思路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认同。在参与申报的项目中,共有27个项目联合当地政府共同申报,体现了各级政府参与文化创新的极大热情和迫切需求。而在最终立项的12个项目中,由地方政府共建的重点项目占到了2/3。其中包括由江苏省吴江市人民政府参与共建的“吴江市戏曲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由浙江省龙泉市人民政府参与共建的“古代龙泉青瓷呈色机制研究及在现代日用瓷中的推广运用”,由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政府参与共建的“中国汉族代表性民间歌舞——安徽花鼓灯文化生态保护工程”等。

文化与科技融合成亮点

树立科技自觉,立足时代前沿,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改造传统文化业态、催生新兴文化业态,是本年度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的一大特点。

在建议立项的项目中,既有利用数字技术服务于遗产保护的“基于影像的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系统(中国古代书画数字博物馆)”,也有利用数字技术、三维技术服务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基于数字三维城市的可视化文化社区平台开发与应用”;既有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等服务于文化旅游的“穿越时空的西安文化之旅”,也有利用4D技术服务于文化产业的“中国古典文化科技演绎与展示——大型全景式4D球幕系统《大闹天宫》”;既有利用现代技术提升陶瓷工艺的“‘中国白’大型瓷雕艺术品工艺革新”“科学与艺术创新,提升陶瓷产品文化创意价值的研究”“水晶骨瓷工艺文化创新”,也有致力于推动文化与科技全面融合的“合肥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项目”。以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来推动文化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已经渗透到文化工作的各个领域。

“立体”扶持,全面孵化

经过3年的努力,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已初步形成了项目管理、宣传推广、理论研究、人才培养、评优奖励五位一体的工作布局,为创新成果搭建了一个国家级的孵化平台。目前,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除每年一度的项目评审和3年一届的文化部创新奖评选外,还建设有一个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出版有《中国文化创新年度报告》,并且两年一次举办“中国文化创新高峰论坛”,此外,还将启动“国家文化创新研究网”,举办“文化创新培训班”。

而为了统筹指导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推动文化创新链的建立,文化部文化科技司还聘请全国文化行业内的领导、专家、学者,成立了“国家文化创新工作专家组”。

依托这些平台和优势,2011年度的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评审与管理工作确立了“顶层设计、系统策划”以及“注重宣传、加强示范”的原则。所谓“顶层设计、系统策划”,即是要立足于文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加强对项目的系统筹划,强调项目的整体设计和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各创新要素间的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实现文化创新工程“培育有目的、促进有成果、推广有效果”的系统工程目标。“今年的项目评审,增加了评审答辩环节,不仅要认真听取各项目申报单位的创新思路,更要请评审专家为项目指出问题、提出意见,帮助其拓宽思路,整合资源,优化方案。项目立项之后,还将组成专家组,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会同当地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项目的实施,促进项目做大做强。”王丰说。

“注重宣传、加强示范”则是要按照从小到大、由大到强、以点带面的思路,注重项目培育,加强优秀项目的推广示范,稳步推进国家文化创新工作的开展。“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将充分利用网站、出版物、培训班、论坛等工作平台,将项目的创新思路、经验和成果推广到全行业,推动国家文化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