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文物局发掘古墓不填坑 农民索赔引纷争
嘉峪关一农民在自家耕地里发现一座古墓后及时报告,文物部门经过4天时间的清理发掘,发现一座魏晋时期的古墓葬和几十件文物,这原本是件值得庆幸的好事,可是,文物部门因未能填埋墓坑影响到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向本报反映这一情况的农民家住嘉峪关市文殊镇团结村九组,今年48岁。
11月12日,茹世国雇佣一辆铲车在自家的一块耕地里平田整地时,发现耕地下方有疑似古墓葬的物品,便向嘉峪关市公安局文殊派出所进行了报告。嘉峪关市文物局遂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勘察,判定耕地下方是一座规模较大的魏晋古墓,距今约1700多年。随后,嘉峪关市文物局组织力量经过4天时间的挖掘清理,出土獬豸、顶灯、瓷碗等青铜器、瓷器文物20多件。
本报11月16日曾以《农民平田整地挖出魏晋古墓》为题进行了报道。然而,事发后一个多月过去了,茹世国在向本报反映时称:文物局挖了古墓不填坑,他的索赔请求迟迟得不到明确答复。茹世国告诉记者,当初他雇佣铲车挖沙换土就是因为墓坑上方多是沙土且经常渗漏水,现在1亩多耕地里被挖开一个长12米、宽5米、深3米左右的大坑,他必须得雇佣人力和铲车换土填坑,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另外,即使填埋了墓坑,耕地会因浇水而下沉、渗漏,今后两三年内,肯定会因地基下沉等原因而影响产量。茹世国算了一笔账:雇佣铲车从嘉峪关市区到古墓现场,台班费至少1000元左右,挖掘机每工作1个小时就得支付工时费300多元。据此,茹世国要求文物局给予5000元左右的补偿。
“我先后3次去文物局交涉,文物局只答应给我1500元补偿款和500元雇佣铲车的费用,我不能接受。”茹世国说。
记者12月19日在发掘了古墓的现场看到,那个硕大的墓坑“人去坑空”,几堆沙土在耕地里堆放,耕地面目全非。当日,嘉峪关市文物局文物科负责人答复:当时发掘结束时,文物局打算让他们雇请的挖掘机填埋墓坑,可茹世国知情后以“补偿的事情还没有解决”为由进行阻挡。该负责人说,填埋墓坑雇人雇机械花费1000元左右,造成的损失按面积和当年当地农民的亩收入计算,2亩地一年补偿1500元。按照这样的标准,文物局将尽快和茹世国协商给予补偿。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