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文物 >

关于加快昆明市文物保护工作及文博事业发展的建议

来源:昆明日报 作者:封美丽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30 11:05 
核心提示:目前,昆明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70项,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6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9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项,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80项。

昆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山水景色秀丽,人文内涵丰富,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昆明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70项,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6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9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项,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80项。

2008年8月,昆明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充分利用文物资源 大力发展博物馆业的实施意见》,昆明市博物馆业得到迅速发展。截至目前,新发展挂牌博物馆84个,使博物馆总量达到103个,其中国有博物馆40个,行业博物馆32个,民营博物馆31个。

目前,昆明市启动了文庙恢复重建一期工程,完成市博物馆二期工程建设,年度完成投资2000万元。 重点保护、修复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和建筑,如聂耳故居、马家大院、石龙坝水电站办公群楼、石寨山古墓群保护设施等15项文物保护单位。完成了昆明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验收工作,共复查不可移动文物498项;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164项。加强地上地下文物的保护工作,组织开展了昆明地区的考古勘探调查和考古发掘工作,

多媒齐上,各方努力,有效加大文保工作和文博事业的学习深度和宣传力度,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和名城保护意识,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各县(市)区文物部门和市属文博单位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

昆明市文保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建设迅速推进的进程中,不可移动文物线索的保护情况令人担忧。由于文物的产权多样化、复杂化,在涉及对省级部门、中央驻昆机构、驻昆部队、宗教部门等单位产权的文物进行行政管理和执法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和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尚未展开等。

建议: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健全机制、完善组织。建议尽快成立由昆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指导、管理、协调机构昆明市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统一协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结合现代新昆明建设,尽快组织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在对我市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深入全面的普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既高瞻远瞩又切实可行的、保护利用的“现代新昆明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是当务之急。现代新昆明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不仅要对着眼于现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更为重要的是要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地域和村镇文化遗存进行认真调查、发掘和评估,把有历史、科研和艺术价值的文化遗存纳入保护范围。在现代新昆明建设进程中,将有一批城镇面临改造、大批村庄面临拆迁。有的村镇从建筑的价值、地形的选择和民俗方面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村镇都是不可再生的,应该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村镇加以保护。3、建议我市应尽快出台政策,从法律法规层面上确立民营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享有同等地位和待遇。一是我市应结合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地位考虑,尽快确立民营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享有同等地位和待遇,切实保护其合法权益,使之在政府立项、政策支持、土地使用、税费减免、银行信贷、从业人员职称评定、收缴文物配置等方面与国有博物馆享受同等待遇。二是政府对具有门类特点、行业个性、地域文化、民族(风俗)惟一性的民营博物馆,以及致力于抢救濒危文化遗产、填补某领域空白文化或稀缺的新建民营博物馆,应给予法律维持、政策支持、经费扶持。发挥优势,综合利用,把博物馆业当做产业办好。当前,我市在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不仅利用率很低,而且存在着片面强调旅游观光创造经济效益的观点。对着眼当前经济利益的利用比较重视,对其社会教育功能认识不足,对长远利益的可持续发展注重不足。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组织力量,对我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作出指导性的政策规定。同时,结合现代新昆明建设和“桥头堡”战略的实施,树立把博物馆当作一种文化产业来做的理念。比如可以将博物馆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把博物馆文化融入旅游产业,以此途径有效地解决博物馆的资金和客源等问题。5、加强宣传、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提高国内外游客、访客的认知度。文物除了以它本身的实物直接展示、陈列的方式发挥其作用之外,还应采取各种间接手段加以介绍以发挥其作用。目前,科学的、严谨的、普及性的介绍昆明文化遗产的书籍和电子出版物很少,远远落后于大理、丽江等地。这样,不仅给外地人造成昆明“文物古迹少”的印象,本地市民也缺乏对瑰丽多采文化遗产的了解。因此,出版图书、提供影视等资料是我市文物研究和宣传必须加强的薄弱环节。建议将出版介绍昆明文化遗产的系列读物作为一项文化建设工程,纳入昆明文化产业范畴,由市委宣传部文产办或市文化局牵头,组织市文史研究会、市文博协会的相关专家学者编写出版。6、加强文物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文保管理和监测工作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文保、文博工作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的研究、运用和推广工作,努力提高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水平,是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新课题。在文物保护软环境的各种要素中,文物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是关键。有关法律制度的出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都需要文物工作者的积极推动和努力争取。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