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公主戴面具睡千年 珍贵文物将现长沙
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曾有一个民族叫契丹,它在我国历史上却来去成谜,在辽亡后就神秘消失,只留下众说纷纭。23日,记者在内蒙古博物院的仓库里,却见到了一件藏着该民族文化密码的黄金面具。在1986年之前,这件黄金面具深深掩埋在内蒙古辽通市一处山脉的地底下,安静地在一位契丹公主的脸上覆盖上千年。这位封号为“陈国公主”、18岁就逝世的契丹女子究竟是谁?她去世后为什么要戴着面具沉睡?为何她的墓会被称为“契丹文化奇迹”?
黄金面具展现契丹公主容貌
两天来,随湖南省博物馆迎接契丹文物回长的湖南记者,都在等候这件黄金面具的亮相。23日下午3时左右,湘蒙文博专家小心翼翼地将这件黄金面具从一个神秘的箱子里取出,放在展品点交台上,为它做赴湘之前的“体检”。
记者借此机会对这件稀世珍宝零距离观察。只见它呈半浮雕形,呈现出一个面庞丰润、上额舒展的年轻女性面容,嘴角、眼睛透着一股平静、祥和的气息,充分展示着逝者的华贵气质。它的主人究竟是谁?文博专家告诉记者,她就是杨家将故事中赫赫有名的辽国萧太后的孙女——陈国公主耶律氏。
“这个面具是照着陈国公主的真人面容,用薄金片捶击成形的,你们仔细看,还能看出少女丰润的脸庞特征。”现场点交的文物专家告诉记者。记者还注意到这个面具周边有33个穿孔,专家解释说,这件黄金面具其实是与类似汉族“金缕玉衣”的契丹皇家殓衣 “银丝网络”连接在一起的,这33个孔就是用细银丝沿着穿孔将其与头部网络连缀起来。
“契丹人的传统中素有灵魂不死的信念,用金面具、银丝网络来罩住逝者,是契丹人相信形不散则神不离。”内蒙古考古研究所盖之庸介绍,这种契丹风俗,可能是受到佛教或萨满教的影响,同时也与中原汉墓中的“金缕玉衣”相似,反映契丹人的生死观 。
“黄金面具曾被视作是中亚及欧洲独有的文明之物,此前被发现的公元前14世纪希腊迈锡尼国王黄金面具,曾震动世界。”文博专家介绍,“但是在这位陈国公主的墓中,这样的黄金面具就有两件。除了这件覆盖在公主脸上的,还有一件覆盖在旁边的驸马脸上。”
站在陈国公主金面具面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埃及图塔哈蒙墓的金面具、玛雅人的玉石面具、印第安人的金面具。这些金贵的面具上,都似乎带着某种神秘的文化密码,期待后人解开。
陈国公主墓被称为“契丹文化奇迹”
据介绍,“陈国公主墓”是我国当年首次发现的、未经盗扰的辽代皇族墓,出土了大量的契丹文物珍品,大小将近2000件。黄色的金、白色的银、红色的琥珀、洁白的玉,琳琅满目的珍宝布满了墓室,是仅次于皇陵的重要考古发现,被称为解读神秘契丹文化的奇迹。
“你们想像不到有多漂亮!”23日,说起当年亲历该墓发掘工作,现内蒙古博物院院长塔拉依然很激动。据他回忆,当考古专家走进这座因当地修水库才被发现的千年古墓,看到的是历经千年岁月却不褪色的巨幅壁画,展现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随后,人们看到了平卧于棺面的公主与驸马,他们头枕着金花银枕,身着银丝网络葬衣,脸覆盖金面具,脚穿金花银靴;尤其是躺在驸马左 侧的公主更为雍容华贵,她的头部上方放置高翅鎏金银冠,双耳戴着珍珠、琥珀耳坠,脖子上佩戴珍珠项链,手腕戴着两对金镯,双手还套着11枚金戒指。“这些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契丹贵族承袭了唐代厚葬的习俗。”
更让塔拉兴奋的是,这些随葬品都保存得非常完好。“我记得其中有一把玉柄银刀,被一位同事拿起刮胡子,”塔拉说,“ 居然还很锋利,非常好用!”
在这次省博的展览中,除了公主的金面具,银丝网络葬衣、金花银靴、高翅鎏金银冠等二十多件该墓出土的、具有契丹典型文化特征的精品都将与湖南观众见面。大到契丹丧葬风俗、宗教信仰,小到契丹贵族日常用什么样的香水,使用什么样的杯子饮酒, 均将给南方的参观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受。
18岁公主突然病逝原因成谜
覆上金面具,倚在金花枕,契丹公主带着十八年华的爱情盟约,沉睡千年,留给后人无尽遐想。
据文博专家介绍,根据墓中出土的《故陈国公主墓志铭》记载,这位年纪轻轻的公主竟数次荣获封号,初封为太平公主,又进封越国公主,后又追封为“陈国公主”。在16岁的时候,她嫁给了年长自己十余岁的舅舅萧绍矩。“他们那时并没有近亲结婚的概念。”据辽史研究专家盖之庸介绍,为保证家族血统的纯正,在契丹皇族中,耶律只能与萧姓通婚。
这场盛大的契丹贵族联姻,于千年前在北方草原盛大举行。但是,这场令人瞩目的婚姻只持续了两年。1018年,36岁的驸马与刚满18岁的花季公主先后过世。不过,根据墓志记载,二位的死和宫廷争斗没有关系,两人均因病而亡。但是18岁的公主为何会突然病逝,是不是和近亲结婚有关,究竟是身患何病去世,这些都还是谜团。“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文物工作者还没有意识到要对遗骸做病理研究。”亲历陈国公主墓考古发掘的塔拉院长表示,“所以,这个谜团只能留给后人去解答了。”
契丹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据内蒙古博物院院长塔拉介绍,在《二十四史》中,有关辽史部分是最薄的。现代人对契丹民族的了解,大部分来自小说,比如金庸的《天龙八部》。真正的契丹人是什么样子,他们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或许,可以从这次《草原牧歌——契丹文物精华展》中得到与小说不一样的了解。本报记者23日特别请省博文物专家介绍其中几件具有契丹特色的展品,让市民先睹为快。
契丹人戴什么样的项链?琥珀璎珞!
琥珀璎珞:璎珞为深具契丹民族特色的项饰,是其信奉佛教并将佛教思想世俗化的代表饰物。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或民族像契丹人那样崇尚琥珀。琥珀的流行也许与契丹人尚佛相关,因为佛教认为水晶代表佛骨,而琥珀代表佛血。该璎珞是迄今所见最大的琥珀饰件,其外串264件,由5小串257颗琥珀珠和5件琥珀浮雕饰件、2件素面琥珀饰件以细银丝相间穿缀而成;内串69件,由60颗琥珀珠和9件圆雕、浮雕琥珀饰件以细银丝相间穿缀组成。琥珀浮雕饰件纹样主要为龙纹,图案抽象而富于动感。
契丹人用什么香水?蔷薇味道!
刻花高颈玻璃瓶 :蔷薇水洒水瓶。古伊朗产品,为典型的伊斯兰玻璃器。器表以磨花或刻花的手法装饰几何花纹。伊斯兰世界是名香的胜地,在众多的名香中,蔷薇水享有世界美誉。人们从伊朗高原和西亚细亚一带常年盛开的蔷薇花中提炼出少量可溶于水的精油,为了提炼1升的蔷薇水往往需要上百公斤的蔷薇花瓣。蔷薇水可用于涂抹身体、喷洒室内或投入浴池。宋辽时期文献与诗歌作品中蔷薇水与玻璃瓶均屡见不鲜。《宋史·大食传》中记载淳化四年(993)大食曾献上蔷薇水一百瓶。
契丹人用什么饮酒?玻璃杯!
乳钉纹玻璃瓶盛酒器:乳钉纹装饰手法与科威特国家博物馆藏品中一件玻璃瓶相似,应该是埃及或叙利亚的产品。通体无色透明,花式镂空把手用玻璃条堆砌而成,可知当时的工匠已经充分利用了玻璃熔液在温度下降时由软变硬的特点,逐步堆砌成镂空状而制成的。辽国与其相邻近的国家、民族以及远在西域或中亚、西亚的一些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乳钉纹装饰为8—10世纪埃及和叙利亚玻璃器常见装饰,这种玻璃瓶很可能是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传入辽国境内的。
契丹人的生死观?化蛹成蝶!
蚕蛹形琥珀佩饰:蚕一生四变,引发了古人对天与地、生与死等人生问题的联想与思索:卵被视为生命的源头,孵化成幼虫似生命的诞生,几眠几起犹如生命的几个阶段,蛹被看作是原生命的死亡,而蛹的化蛾飞翔,则是其所追寻的死后灵魂的去向。陈国公主墓中随葬蚕蛹形佩饰说明契丹人深受汉文化生死观的影响。经研究其原料来源于遥远的波罗的海沿岸国家。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