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相辉映的奇葩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综述
2010年9月19日,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盛大开园前夕,“大明宫——世界的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召开,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及考古学等领域的近5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具有世界意义的大明宫遗址的保护经验与可持续发展的遗址保护途径。
你们做的比我想象的好。我相信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可以让大明宫,让古时的长安,今天的西安,让中国,重新回到时代的中心位置。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文保事业的希望。
——英国牛津大学莫顿学院院长杰西卡·罗森
现在大明宫进行了整体保护,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
现在,我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过上城市生活,享受现代化的设施。等了这么多年,终于在我有生之年等来了新的大明宫!
——原大明宫遗址区炕底寨村村民何吉利
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目前登记的遗址点有700多处,其中周、秦、汉、唐四大遗址区最为著名,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这些遗址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是极其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历届西安市委、市政府追求的目标。而以“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弘扬文化、改善民生、提升城市”为宗旨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是西安市科学保护古迹遗址与城市发展和谐共生的最新实践成果。
1、保护遗址
减少城市化的“侵略”
大明宫是唐代的统治中心和国家象征,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大明宫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皇宫遗址,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已作为“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遗产的重点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07年,西安市委、市政府启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及周边城市环境的改造,得到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机构、国家文物局等国家有关部委以及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2005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五届大会在西安召开,来自近百个国家的10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达成了《西安宣言》。《宣言》对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区域的“周边环境”提出了评估、管理和保护办法,并要求通过立法、政策制定、规划和管理等方式进行干预,以减小城市化进程对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和多样性的破坏。这为完善和深化大明宫遗址保护规划,将大明宫遗址的保护与周边环境改善与城市现代化进程相结合,指明了方向。
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设汉长安城、大明宫等重点大遗址保护展示园区。”2007年5月,在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规划汇报会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明确指出,大明宫遗址保护是一项国家文化工程,对永续传承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具有重大意义,国家文物局全力支持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
2007年10月,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提出了将大明宫遗址保护与周边城区的改造相结合,与改善周边环境、提高遗址区群众生活水平相结合,还文化遗产以尊严,给城市发展以动力的总体工作思路。
2008年8月3日,国家文物局派出以徐苹芳为团长的专家组通过了《西安·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陕西省委、省政府更将大明宫遗址保护工作列入支持西安市具体工作的十大重点项目之一。这为大明宫遗址保护工作从组织上提供了保障。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理念上也有创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不是“遗址+公园”,也不是遗址上的主题公园。大遗址保护和展示必须跳出“就保护而保护,就展示而展示”的理念,追求“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弘扬文化、改善民生、提升城市”的完美结合。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努力挖掘大遗址本身的历史价值,克服土遗址视觉形象差的缺点,努力构建一道城市文化风景。这种文化风景不但对搞专业的人有吸引力,也让普通游客觉得美、喜欢来。
2、城市发展
现代与古文明共存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从范围上实现了整体保护。为确保遗址的完整性和与周边历史环境的协调性,西安市委、政府在启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项目的同时,将遗址区3.5平方公里及周边区域共19.16平方公里的“道北”地区纳入第四次城市规划,整体开展工作,保证对遗址实现整体保护。
考古工作从形态上保证了遗址的历史布局。大明宫遗址考古工作从形态上进一步明确了遗址历史布局。考古工作是遗址公园建设的前提。在50余年考古工作的基础上,复核遗址布局,建立遗址精确的地理信息系统,保证了遗址公园建设有了明确的历史考古依据。
大明宫遗址公园对遗址本体,如丹凤门、含元殿、太液池等都进行了本体保护和标识,所有保护展示设施都是可逆的。遗址公园开园以后,考古工作还将不断进行,并成为遗址公园的一个特色和亮点。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改善了居民生活。遗址公园3.5平方公里内涉及西安市最大棚户区,应拆除建筑面积达近400万平方米, 涉及88家企事业单位,多个城中村,2.5万户,10万人。按照让利于民的原则,充分利用民间和企业闲置资本,形成了“企业受益、群众受益、政府受益”的共建多赢的局面。同时还启动了3.2平方公里集中安置区的建设,对遗址公园内城中村、棚户区拆迁居民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妥善安置,实现了遗址保护与遗址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现代化建设和谐发展的目标,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赞赏。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优化了区域环境。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把遗址保护与生态景观建设充分融合,营造了符合遗址特质的生态环境,创造了一个让人们凭吊古代文明的体验场所。3.5平方公里的遗址公园成为城市的一个“绿肺”,将起到降温、除尘、过滤空气的作用,成为生机盎然的城市公共生活空间。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是21世纪中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一次综合性、大规模探索。不仅给西安贡献了一个世界级的遗址公园,更为西安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文化和生态的支撑。
3、政府主导
保护与发展一盘棋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推动了中国大遗址保护的进程。2009年8月,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在《中国文化遗产》上发表文章指出,在大遗址保护工作中,西安大明宫遗址的保护实践因其保护难度与力度,也因其保护管理机制的创新而引人瞩目,他们坚持文物本体和背景环境整体保护的理念,结合城中村改造,对遗址进行一次性保护整治,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使中国的大遗址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的实践意义在于,大遗址保护不再是文物部门一家的事,而是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发展、财政、土地、规划、建设、环境、科研等有关部门的共同行动;另一方面,在政府的主导下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大遗址保护行动中来。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是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政府主动担当遗产保护责任的最佳实践。从大明宫遗址区整体保护理念的形成,到广大遗址区域的居民拆迁安置,再到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各阶段工作的推进,各级政府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一系列的国际合作也都在政府的层面上积极有效地展开。在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政府意志和政府力量。也正因此,大明宫作为唯一的大遗址保护案例,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展示西安通过大明宫遗址的保护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的实践。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是东方土遗址保护的一次探索。中国古建筑多为土木结构,耐久性差,时光的流逝,使许多大遗址往往只剩下一些夯土台基。
大明宫因长期耕种及建设,可知的遗址只是一些不能连成格局的地下夯土遗址,及少数露出地面以上的基址。大明宫遗址保护通过地面展示、标识、解说牌、绿化景观等,对遗址进行了表现,既能增强公众游赏的兴趣,也注意量的控制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保证公园的整体格调。而通过创作、上演一系列高科技的影视作品,让观众形象直观地认识了解大明宫的历史和价值。基于以上扎实的考古保护工作,明确的传承文明、助推社会经济发展思路,以及对今后遗址考古、保护、发展的长远计划,2010年10月被国家文物局命名为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造就了西安这座声名远播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大明宫不仅是西安的,更是世界的。以对祖先和后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悉心呵护这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做出了成功的实践。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