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龙园漫笔
我们村子通往外面世界的路都绕不过付龙园。只要家乡人外出,都少不了与付龙园擦肩而过。付龙园在昌化江下游南岸,依偎着昌化江的入海口。从付龙园沿江而上,近百里的岸边坐落着几十个村庄。这一带的老百姓世世代代同饮一江之水,同讲一样方言,叫村话,也称为哥隆话。在哥隆话人的心目中,天有多荒,地就有多老,付龙园也就有多老。我依稀记得,小时候,我与小伙伴们常常在付龙园里捉迷藏,打发了许多童年的时光。那时,我眼中的付龙园,不过是一块长满野草、灌木的园子。尽管有时冥冥之中也感到付龙园似乎有一种荒老而天然的神秘,可是谁也无法想像到付龙园的地底下竟叠垒着沉甸甸的文化堆积,更没人能想像到付龙园还是久远的人类祖先栖居岛西艰难创世的一个地理印证符号。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海南省的文物考古专家钻探发掘了付龙园,使其地下蕴藏的文化堆积重见天日。那时,我在市文化局工作,出于工作职守,也源于对乡土历史人文知识的渴求,我三天两头地沉浸在付龙园这个扑朔迷离的天地里。日复一日,看着考古专家们发掘出土的大量贝壳、石器、陶器、骨器等遗物,我除了有一种凉飕飕的恍若隔世的感觉之外,更多的是一无所知。惟一幸运的是,每当我遇到一些迷惑的问题,市文化局的文物考古学家郑瑶新先生都为我指点迷津。而在考古专家的眼里,付龙园遗址是一部教科书、一座博物馆。对于遗址出土的文物,他们如数家珍,点评得头头是道。专家们把该遗址出土的遗物标本经测定,付龙园深藏着从春秋早期阶段至东汉和南朝晚期三个时代的文化堆积,其最底层的文化堆积的年代距今已有近两千六百年的历史,也就是海南岛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站在古老的付龙园前,每当看着一件件从遗址出土的,布满斑斑锈色的凿、铲、锥、鱼镖、石斧等器具的时候,我好像经历了漫长的时光流程,并在意念之中想像到了远古先人用石斧砍柴,操鱼镖打鱼的那种原始生活的场景,从而倍感远古先人在岛西的这块土地上筚路蓝缕、开疆拓土的斑斑血泪和不断进化的艰辛步履。此刻,我眼中的付龙园已不再是个简单荒芜的田园,而是见证岛西早期人类活动的一座历史博物馆。这里出土的每一支鱼镖,每一把石斧,甚至每一只陶器、每一张拓片,也不再是单纯的一件文物,它们连缀构成了岛西先民从农耕文明不断进化的一条历史长链。正是有了这条历史长链的相传延续,世世代代把根深植在这块土地上的东方人,学会了感恩土地,学会了改造自然、创造生活,所以他们从不嫌弃脚下这块炽然而贫瘠的土地,世代延续着一种顽强生存的精神与伟力。尤其是生活在昌化江南岸的老百姓,他们守土重情、俭朴耐劳的秉性以及世代相沿成习的那种宁可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读书的尚文重教的民风,令我深为尊崇与仰望,也使我看到了付龙园遗址闪现的光芒。我想,岛西既然有付龙园远古的昨天,也就必然会有延续文明的明天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