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退役:“明王朝”的商业价值如何延续?
7月20日,姚明在上海举行发布会宣布正式退役。本次发布会吸引了中外300多名记者前来关注姚明的未来,见证“巨人”姚明结束自己职业生涯的历史时刻。央视更是史无前例地对运动员退役仪式进行5个小时的全程直播。身高2.26米的姚明于2002年以状元秀的身份进入NBA,职业生涯效力于休斯敦火箭队,场均贡献19分9.3个篮板和1.9个盖帽。汤彦俊 摄
中新社北京7月20日电 题:“明王朝”的商业价值如何延续?
中新社记者 张子扬
中国篮球巨星姚明退役的消息20日终于尘埃落定。外界关注这张“中国名片”的一切,自然也关切这位连续7年高居福布斯中国名人榜首富的顶级运动员,在退役后如何延续其经营多年的姚明“商业王朝”,转型之路能否走得顺畅。
9年NBA生涯净收入超20亿
根据权威媒体公布的数据显示,姚明在2002年加入NBA后,9年的职业生涯净收入已经超过20亿元人民币。2003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数据显示,NBA状元姚明以1.2亿元排名第二,仅次于李连杰的1.4亿元。从2004年开始一直到2011年的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姚明连续8年占据收入首位,2004年1.5亿元,2005年1.5亿元,2006年1.7亿元,2007年2.6亿元,2008年3.87亿,2009年3.57亿元。随后在2010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上,姚明的收入为2.5亿元。2010年,姚明整个赛季因伤免战,在2011年福布斯发布的数据为2.2亿元。
累计相加,姚明9年的收入已经超过了20亿元人民币。当然,这还不包括姚明的多项无法统计的收入。
“人走茶未凉”
在中国的现役运动员中,姚明可谓吸金能力最强。有数据显示,目前姚明的商业合同总值高达1.5亿美元,包括锐步、可口可乐、苹果电脑、中国人寿、麦当劳、VISA等,每年的代言收入约为2100万美元。
但在姚明受伤后,关于他商业价值的不同说法也不断涌出,不看好姚明再签代言合同的人大有人在。甚至不少观点认为,姚明续签合同会受到很大影响。
在太度体育营销公司总裁朱小明看来,运动员的商业价值与曝光率成正比,“受伤就让运动员缺乏足够机会曝光,关注程度降低,退役之后更是如此。一般运动员退役后的运动商业价值也就维持2至4年。”
不过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认为,运动员的价值包括三个方面:运动员的竞技价值、运动员的商业价值,以及有余竞技价值带来的间接社会价值。
“退役后竞技价值的消失并不代表商业价值的消失。运动员的生命周期分成四个阶段,专业能力阶段、个性化发展阶段、综合性表现阶段、职业精神阶段。”张庆认为,最后一个阶段,运动员的顶峰时期,其内在精神阶段形成就变为其内在无形价值,这也为运动员退役形成持续的商业价值做了准备。
在他看来,虽然姚明从直接收入来说,职业性经济收入和商业代言收入可能会减少,但当他形成个人的品牌价值,并且将之转化为商业价值,可能会形成另一个商业顶峰。
商业价值犹如中国版的“功夫熊猫”
对于运动员职业生涯的生命周期问题,未雨绸缪的“姚之队”早已意识到,负责人章明基曾表示,“从几年前,就已着手让姚明进入新的品牌周期。这个新周期的目标会让品牌特征更加丰富,更有深度和美誉度,不仅超过了运动领域,还要超越运动员的运动周期。”
为此,从2006年开始,“姚之队”先后投资了巨鲸音乐网、北京通州太阳花酒店、加州健身姚明俱乐部,这都可以看做是姚明转型的试水。2009年,姚明又收购了上海男篮俱乐部,算是一笔长期投资。(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