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的光与尘
我是罗辑思维的粉丝,可这并不是本篇文章的立场。
“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让这个创业仅仅三年的团队又一次处于高光之下,铁杆粉丝们自然获得了高潮,罗黑们也找到了吐槽的机会,一篇又一篇颇有质量的文章泼面而来,在一些自以为很有文化的微信群总能看到挺罗派和倒罗派的论战。罗辑思维团队尽可以把反对声音归结为嫉妒、无聊和刷存在感而不予理会,但在我看来,这次罗辑思维遇到了真正的危机。要说这是一个什么危机?我们要从一位老朋友说起。
这位老朋友就是余秋雨老师。
在我们的学生时代,余秋雨是不折不扣的文化符号。《文化苦旅》等作品也曾经让处于知识荒漠的我们获得过极大的认知快感,以当时的媒介能力和他当时所取得的影响力来衡量,比今天的罗辑思维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样的,当时我也是他的粉丝。
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余老师的那些书挺有意思,读起来让人挺轻松挺舒服,我也不吝于对别人说我曾经喜欢他的作品。不过关键词来了:曾经。
余秋雨当时遇到了和今天罗辑思维一样的境地,在爆得大红之后,各种吐糟接踵而来,开始挺与黑之间还颇能势敌,慢慢的,讨论的人越来越少了,余老师的影响力也江河日下,今天再提起来那些当初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书,好像地位也仅仅比《故事会》稍高一点儿。这里当然有我们自己认知水平升级了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黑余派的一个核心论点:喜欢余秋雨是跌份的。
这也是我认为目前罗辑思维遇到真正危机的原因,黑罗派会慢慢让人们认为:
“喜欢罗振宇是跌份的。”
作为罗辑思维最早的粉丝之一,也接触过几个罗友圈的人。总结罗辑思维的粉丝大概分成三类人。
第一类,用来装逼的。
在人潮涌动的地铁里,旁边站着一个漂亮的陌生姑娘,这时候想吸引她的注意,那么随意地捧起一本罗辑思维版的《世界因何存在》做思考状,好像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二类,来做生意的。
在一篇叫做《罗辑思维的地下江湖》的文章里,对这个群体已经有很多描写,各种罗友圈以情怀之名落生意之实,抱着多认识几个朋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到的意图,聚来又聚去,据说有一些效果还不错。
罗辑思维官方对这些事儿的态度跟郭天王的泡女态度一样: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既享受其带来的影响力扩散又绝不为他们背书。(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