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出版 >

数字化: 依托学科优势 产学研结合开发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11-02 13:49 
核心提示:在大众阅读市场启动的同时,大学出版社纷纷瞄准自己的细分专业数字出版市场和数字教育出版市场,推出或开发专业数据库、网络教学平台以及与之配套的数字参考书、数字教材。他说:“相关市场正处于萌芽期,发展前景看好。”

随着数字出版在国内外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出版社纷纷向数字出版领域升级转型,其中大学出版社利用其数字化教育资源和学术资源的优势,在数字出版方面的探索可谓风生水起,但成功的赢利模式尚待清晰。日前,围绕着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之路的话题,《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对业内人士进行了采访。

蓄势待发

“积极跟进,积极整理数字化资源,也可以叫蓄势待发吧。”谈起目前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出版方面的探索,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总编辑商鸿业坦言,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基本处在资金投入、摸索试验阶段,如B2B(音乐组合)模式和B2C(电子商务)模式、互联网电脑终端阅读模式和移动阅读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认为,随着传统图书数字出版市场的启动,大学出版社准备较为充分,敢于尝试。在大众阅读市场启动的同时,大学出版社纷纷瞄准自己的细分专业数字出版市场和数字教育出版市场,推出或开发专业数据库、网络教学平台以及与之配套的数字参考书、数字教材。他说:“相关市场正处于萌芽期,发展前景看好。”

对此,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助理金更达也有同感,他认为,从过去几年数字出版的发展态势来看,大学出版社与地方出版集团或部分专业出版社相比,对数字出版的探索与实践整体上相对落后。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数字出版事业部产品部副主任毛昀认为,目前大家对数字出版已不再仅停留于对纸质内容的数字化和多终端阅读,而是从数字出版自身的特点和客户的需求角度出发,对资源进行深度的挖掘。毛昀说:“教材和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及其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工作必须面对和完成的重要任务。”

渐入佳境

近年来,大学出版社都将数字出版作为最重要的发展战略方向之一,一些出版社在数字出版探索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浙大社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立足学校资源优势,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探索出了“重大项目驱动、产学研一体化研发、主导型社会化应用”的数字出版发展模式,受到国内出版社尤其是大学出版社的关注,近年来吸引了数十家出版社到访作数字出版专题交流,在出版业内的影响力已逐步形成。金更达告诉记者,2010年,浙大社数字出版销售规模首超千万元,2011年销售规模超过2000万元,被中国移动阅读基地列为标杆出版社,两个数字出版项目入选新闻出版总署改革发展项目库。

人大社在2008年成立了数字出版中心,并于2012年年初改组为独立的北京人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数字出版相关业务。李永强告诉记者,团队组建以来,在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电子书平台及销售、手机阅读、网络视频、APP应用、数字教材等方面进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已经开发了点读笔、网络教材、试题库、师训平台、测试训练系统、作文智能评阅系统、协同翻译平台、国际语言文化交互平台及各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应用等系列数字产品的外研社,形成了跨网络教学、测试评估、学术科研、教学资源、学习资源5个领域的全方位数字教育服务产品体系。毛昀说:“目前,外研社不仅在内容数字化领域做了许多基础性工作,而且在直接面对用户的数字产品领域研发了一系列旨在为教学过程提供数字化支持的产品。”

任重道远

在数字出版转型中,大学出版社的优势还是在专业领域和数字教育出版领域。李永强认为,大学出版社所依托的大学,都有自己的学科优势,大学出版社的作者资源、市场优势都与这些大学的学科特点、学术优势息息相关,发展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一定不能离开这个根本。

国内数字出版势如破竹,各种资源都在往这个方向转。李永强表示,随着用户阅读习惯和方式的多元化,整个数字出版产业的确到了一个“网络效应”的阶段,规模和速度在成倍地增长,影响在不断地加深。

在向数字出版转型过程中,就单个大学出版社而言,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才、内容方面,金更达认为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他表示,大学出版社可以充分依托大学的学科和专业优势,利用大学出版社的人才,产学研结合开拓数字出版业务。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