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宋庆龄纪念特刋》出版前后
30年前在全国人民哀悼尊敬的伟大女性宋庆龄逝世时,她的生前挚友爱泼斯坦主编的第一本《宋庆龄紀念特刊》,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国家名誉主席、孙中山夫人的景仰緬怀之深情,较快地记录了那难忘的历史时刻。
那年的初夏是个令人忧伤的日子。1981年的5月中旬,宋庆龄病重的消息,在我们心中蒙上沉沉的阴影。作为宋庆龄亲手于1952年创办和指导下成长的《中国建设》杂志社的中外员工对孙夫人怀有特殊的感情。
当时从中央到各地民众都非常挂念宋庆龄的病情。她的北京寓所一片担忧忙碌-从安排紧急抢救到接待来访。为此本社経主动联系,派出三位同事-周幼马(马海德之子、宋的摄影师)、陈休征、孙云山(他们是最早参加创刋或与她最密切的人员),去寓所协助接待及处理中外来信。周幼马则全程拍摄记录重要的活动。
5月15日晚电台发布宋庆龄病情第一号公告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接受她为正式党员的消息。16日早晨一上班,杂志社总编爱泼斯坦等立即与其他领导商量,由編委沈苏儒起草慰问信,并附上一篮鲜花,派编委林德彬、吴佟代表編委会和全社中外员工于当天上午10点赶送到后海寓所,以致慰问。据宋庆龄身边的秘书张珏证实,这是全国“第一个送来慰问信,并送来了絳红色的玫瑰鲜花花篮。”
5月18日凌晨两点,爱泼斯坦接到宋寓所秘书的急促电话,请尽快赶去。他即刻找了林德彬、吴佟一起前往。他们来到卧室病榻前,望着那已处昏迷的首长,爱泼斯坦趋前说,孙夫人,我们代表《中国建设》的同事们来看望您了!大家祝您早日康复!他们向她深切地鞠躬致意。
正当編辑部筹划加强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的对外报道时,噩耗传遍神州大地。伟大的女性-宋庆龄于5月29日20点18分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举国哀恸,杂志社中外员工立即陷入无比的悲痛。30日这天大家带着怀着哀思忙碌起,社编委会决定立即安排悼念活动。社里十多女士聚到四楼走廊中间,围在乒乓桌前动手剪制白花…。当天下午走廊中间上方挂出大字横幅:“宋庆龄名誉主席永垂不朽!”披挂黑纱的宋庆龄肖像两边是外文局及本社敬献的花圈。全社员工包括来自美国、英国、葡萄牙、徳国、哥伦比亚、埃及的外国专家,还有外文局领导及兄弟单位代表共二百多人,佩带白花在此举行一次简朴而深情的追悼会,全体中外人士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向敬爱的宋庆龄致哀,行礼三鞠躬!据说这也是全国最早举行的宋庆龄追悼集会。
追悼会由社編委会成员林德彬主持,由总編爱泼斯坦宣读致外国读者的讣告。讣告最后是:“我们决心遵从她的教导,继承她的遗志,努力改进我们的工作。”
编委会代表吴佟致悼词-《我们的悼念》。简短的悼词表达了全社的心声:“我们特别亲切怀念您创办中国建设杂志的难忘功绩”,更加怀念您对我们的亲切教导和关怀。悼词简要回顾宋庆龄创办并指导这本对外刋物成长的史实。
不尽的哀思,深切的緬怀。在这次集会上就有好几位当年在上海随同宋庆龄创办杂志的老同事,如爱泼斯坦应宋庆龄邀请于1951年从美国回来参加创刊;林德彬曾在1951年8月列席宋庆龄在上海主持的创刋筹备会,确定办刋方針、刊名等事宜。在这个編辑部的大家庭里,人们时常感受到孙夫人的亲切关怀与温暖。最难忘的时刻,也发生在这个走廊。那是1962年新年不久,宋庆龄陪同周总理、陈毅、邓颖超,到此看望編辑部中外人士,一起举杯庆贺创刊10周年,并与大家合影留念。那天宋庆龄还亲切地与几位女员工握手,留下幸福的照片。据爱泼斯坦回忆,宋庆龄时常来信指导和鼓舞我们的工作。她晚年直到1981年3月12日在病中还最后来信:“病了两个月,尚未痊愈,恕我勉强执笔,不能多写”但信中仍关心杂志的发展,“中文版比较吸引人。希望此版的订户日增,成为海外同胞、港澳同胞欢喜阅读的刊物,并成为我们宣传的一份力量。《中国建设》其他语言版发行量的增加和你们所作的努力有关。祝你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981年5月31日,上午我们收听到中央广播电台播发新华社編发的《宋庆龄同志伟大光荣的一生》长文,较系统地介绍她的生平。但我们发现该文有个重要遗漏,没有写上1952年她创办对外刋物《中国建设》的事情。爱泼斯坦与編委商量,建议新华社应补发一段文字。経与新华社总編室联系,征得同意,由我们提出补发的文字。当天下午发给新华社总編室。新华社経报中央主管新闻宣传的胡乔木同志审批,于第二天正式播发全文时,新增补了四段文字,其中第二条新补的文字是:“1952年初,宋庆龄为了把正在建设新生活的中国人民的真实情况介绍给全世界人民,以增进各国人民对新中国的友谊和了解,创办了《中国建设》杂志。近三十年来,她对杂志的編辑方針、稿件内容、文版的增加以及工作人员的生活,都给予明确的指示和无微不至的关心。她还为杂志撰写过三十多篇文章。现在,这个杂志从最初的英文一个文版,增加到现在的七个文版,广泛发行到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了尽快向各国读者全面介绍宋庆龄光荣而伟大的一生,爱泼斯坦与社編委会决定加快出版纪念特辑。当时杂志生产周期较长,第6期的杂志已提前于5月中旬出版了,而悼念宋庆龄的活动,最快于6月初赶发在第七期上。为了抢时间,我们采取7期加编附册和8期增发纪念特刊的办法。由总編室牵头组织文字及摄影记者突击采編。这两本都很简朴,是当时国内最早出版的纪念宋庆龄的特刋,报道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宋庆龄的深切哀悼,也寄托了本社员工对创办人的哀思。附册共16页。封面是本社編委会5月.30日致外国读者的《讣告》全文。封二是宋庆龄大幅肖像。正文有国家5.月29日发的公告及向宋庆龄在海外和在台湾亲友的电文。有6月.3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宋庆龄追悼大会上,邓小平同志的致悼词。还有本刋记者采編的《宋庆龄千古流芳》特稿通讯。配有北京上海的28幅悼念活动的一组图片,其中多为本刋几位摄影记者所拍的。最后一页是《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记录《中国建设》杂志社的悼念活动,配图有本社追悼会会场、女员工制作白花,本社职工参加人民大会堂瞻仰宋庆龄遗容等。
为赶出《纪念宋庆龄特刊》,全社中外职工同心协力,倾注血心和深情,精心筹划与制作,终于在两周内赶完。全刋78页,封面是宋庆龄收阅《中国建设》的珍贵历史照片。封二是宋庆龄在云南一托儿所看望工人的婴儿照片。特刊中心为16面画页,27幅历史照片记录了宋庆龄革命一生各个时期的最有代表性的历史画面,还选有一些生活照片。特刋内容比较丰富,除选用一些国内报刊新发表的重要纪念文稿-如邓颖超、廖承志、屈武、史良、许德珩 、赵朴初、康克清、路易.艾黎等外,主要有本刋自己的专稿,如爱泼斯坦撰写的《宋庆龄与中国建设》,他以自己的亲历记录了在宋庆龄领导下,从三十年代创办保盟《新闻通讯》,到五十年代创办《中国建设》的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历程。本刊记者陈休征、孙云山采写的《访宋庆龄同志的亲属孙穂英、孙穗华》,是报道宋庆龄亲情的独家文稿;约写的马海德《伟大的形象 亲切的友情》,表现对引导他革命一生中对宋庆龄这位良师益友的深情厚谊;张珏秘书写的《在宋庆龄身边工作二三事》等从日常生活角度写得尤为亲切。特刋还选编宋庆龄生前在本刊发表文章的摘录,我们特别从宋寓所选編了全国民众,尤其当年曾在宋庆龄创办的中福会的儿童站、少年宫学习过的小朋友,如今己成长人才的来信摘要,十分感人,其中成都一位工程师吴方给宋庆龄的慰问信,忆及一幅他最难忘的历史画面:1947年外国朋友拍的宋庆龄在上海儿童站教小朋友识字的照片,多年来不知此孩子是谁,这次才证实是吴方。还有一位小学生来信忆及两年前与幼儿园小朋友到宋庆龄家里做客的幸福时刻的记忆。当时由周幼马拍下宋奶奶与这些孩子欢聚的照片。
在这悲伤的日子里,最忙碌的当然是我们的总編爱泼斯坦,他是宋庆龄生前的最亲密的挚友,这些日子,他除了主持杂志社的日常业务及特刊外,还要参加全国治丧活动,他从北京连到上海全程参加对宋庆龄的送别-守灵、追悼及安葬大礼。这些日子给他心灵极大的震荡,往事如潮,在守灵当晚归去夜不能寐,写下散文《为宋庆龄守灵后的感想》其中有句“看到她安卧在花丛中,身上覆盖着红旗,我没有想到要对她说:安息吧!我能说的只是:工作下去,战斗下去,无与伦比的同志.…
在他看来,宋庆龄战斗不息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后来人。
对尊敬的孙夫人的緬怀永志不忘,在痛别师友时,他显然意识到紀念特刋不足以全面记录宋庆龄的伟大一生,他要尽快投入完成宋庆龄生前的嘱托-撰写她的传记,以系统记录她壮丽的一生。后经十年努力,他终于1992年出版了宋庆龄传记巨著《宋庆龄—二十世纪伟大的女性》,这是对宋庆龄最好的纪念和献礼。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