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三网融合视界 > 其他 >

广电既是教练员又是运动员 成三网融合主要障碍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符周顺 责任编辑:融合网 发表时间:2011-05-18 15:09 阅读:
核心提示:日前,武汉广电和武汉移动共同推出了广电、电信、互联网三网融合捆绑业务三网融合家庭套餐,这项包含了一年的有线电视收视费、移动电话费、宽带费的套餐被部分媒体解读为三网融合的突破性创举。 其实并非如此,广电借力运营商(中移动)的市场营销渠道和缴费渠

日前,武汉广电和武汉移动共同推出了广电、电信、互联网三网融合捆绑业务——“三网融合家庭套餐”,这项包含了一年的有线电视收视费、移动电话费、宽带费的套餐被部分媒体解读为三网融合的“突破性创举”。

其实并非如此,广电借力运营商(中移动)的市场营销渠道和缴费渠道,并将运营商(中移动)的通讯话费优惠绑入其中。广电的意图已是司马昭之心,利用这个打着“三网融合旗号”的低价捆绑业务作为突破口,通过它打开高清互动电视和宽带接入市场。这个三网融合“突破性创举”的背后是广电向电信化迈出实质性步伐,而最终的矛头只有一个——宽带接入市场。

广电政企不分干扰三网融合推进

三网融合进展缓慢乃至迟滞,几乎成为业界共识。广电电信化,对于已经打得如火如荼的电信业来说,不再是一个伪命题。进军电信业务,广电已经吹响了集结号。专家指出广电电信化有可能导致无序竞争,其实说到底,就是政企合一的体制限制三网融合。

自去年1月13日正式公布三网融合总体方案以来,三网融合之路已经走过了一年多,尽管首批12个三网融合试点地区不时传出取得突破的声音,但12个三网融合试点地区的当地大众至今仍未真正享受到三网融合所带来的实惠。

三网融合的初衷是推进电信和广电业务的双向进入,实现双方资源优势互补,然而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中,广电政企不分的体制形成了业务壁垒,直接导致双方利益交换迟迟不能完成,三网融合陷入僵局。

三网融合的实质是业务的融合,就电信市场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度的市场化。从固有的网络资源到业务资源乃至用户资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竞争格局。三网融合所产生的新业务在这一市场领域的融合、转变需要遵循的是电信市场的发展规律。

反观广电,作为推进三网融合的主角之一,其市场化程度依然有限,要在高度市场化的电信领域运作难度可想而知。如果说,市场化水平不足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培育的话,那么广电政企合一的体制却要令市场为难了。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究员、著名通信专家侯自强在其微博中表示,在三网融合中,广电系改革首先要合理分离部分业务市场化,而在这个问题上就要看广电与电信双方准入准则的开放环节。

广电身负政企合一的双重身份,表现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即行业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而在业务发展上,政企合一的广电为防止对方进入己方市场,用许可证的方式建立政策壁垒,这使得三网融合一直停留在概念层面。

市场主体不明,广电双重身份陷尴尬

在现有体制下,三网融合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国电信科技委员会主任韦乐平认为,目前三网融合有三大挑战:一是体制挑战。虽然经国务院多次协调,但到目前为止分业监管的体制仍没有解决。二是运营体制挑战。竞争必须要在同样的体制下进行,拿一个企业和一个事业单位竞争,肯定是不平等的。三是商业模式的挑战。三网实际上是三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公益性质的广电业务与商业性质的电信业务如何融合,这是很难突破的难题。

对于广电而言,教练员兼运动员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政企不分,利益纠葛,实力不及运营商,竞争不力;同时作为监管者,又希望借行政限制电信业扶持广电业,这些都不符合市场规律。

其实这也说到了广电的痛处,广电之痛在于,一直没有一个重量级市场主体参与三网融合的竞争。因为政企不分的体制束缚了其进一步市场化,也干扰了三网融合整体进程的推进。一方面,广电“企业”的身份没能充分展现出来,导致自身市场竞争主体缺失;另一方面,“政府”的身份却表露无遗,自身占尽政策利好的同时形成了业务壁垒,直接阻断了三网融合业务的双向推进。(责任编辑:融合网)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11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110105527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
网站性能监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