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道路进程缓慢 技术为首要障碍(2)
其实,不仅中国在三网融合过程中面临时间长的问题,其他国家亦是如此。美国为了三网融合,花费了26年时间。从其他国家三网融合的经验来看,我们三网融合也像是两万五千里长征,三网融合试点仅仅是迈出了三网融合的第一步而已。
两大体系,12年利益纠葛,五度被打回的方案文本,这一组简单的数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三网融合在中国的超高难度。正如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所说:从国内外的融合的事件可以看到,不论哪一个层面的融合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美国为此花了26年。三网融合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恒心,更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关键是法律体系的保障和监管的融合。
上升到产业高度来讲,三网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多个部门的利益,还要若干技术标准来支撑,还需要成熟的监管体系,这注定三网融合从初具雏形到实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因于此,很多人才把三网融合说成是一名难产的婴儿。
2010年初,三网融合战略高调出台。不久,第一批试点城市名单新鲜出炉。2010年1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三网融合指出,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在一切看起来如火如荼之际,业内却传出了三网融合的“夭折”论。
一直以来,关于三网融合的争论从未停息。早在1998年3月,业内就展开了“三网合一”还是“三网融合”的大辩论。至今,三网融合虽然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推动,但仍进展缓慢,折射出融合之难,绝不仅仅在于单纯的利益之争。
面对三网融合“夭折”的传言,工信部发展司司长张峰近日否认了该传闻,同时坦言在推进三网融合的过程中存在认识不一致的问题,将在未来逐渐解决。张峰的言语之间向外界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三网融合虽然像极了一个难产的婴儿,但相关部门仍对其抱有积极的态度。
三网融合难并非利益之争
三网融合,按字面理解是将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事实上,三网融合并非简单的将三个网络融合,而是三个网络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多媒体基础平台。
三网融合具体表现为,在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在用户端,三网融合的表现为,只要拉一根线,就能实现上网、看电视和通话需求。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三网融合方案,三网融合将以互联网为核心,因为三网融合是基于IP技术的融合。从三张网络的归属来看,电信网和互联网是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属工信部和国资委监管;有线电视网属广电总局监管,这意味着三网融合,将涉及到三个不同部委的监管。从技术层面来讲,三网融合是对电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的改造,这无疑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也是一个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融合工程。
目前,广电掌控着内容播控权,在三网融合的现有体制下又不断强化网络建设:2010年广电明确抛出宽带化战略,2011年再度深化面向综合信息服务转型的战略。广电对三网融合的主导权表现出强势的进逼,使得电信运营商在三网融合市场启动异常艰难。而在三网融合最为关键的内容播控与宽带接入、出口领域,双方并未表现出任何的“融合”姿态,依旧各自坚守阵地,寸土必争,寸步不让。业界认为,过去的9个月里,电信和广电方面对试点方案的很多核心问题依然博弈不断,电信希望得到内容播控权,而广电则希望电信真正开放宽带业务的IDC、国际互联网出口等垄断资源。(责任编辑:融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