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明星 >

龙华:保护性开发百年古村,为城市保留文化根脉

来源:融合网|dwrh.net 作者:张华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23-09-21 10:13 
核心提示:龙华区作为深圳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沉淀的文化大区,辖区留存和保护了观澜大水田、鳌湖艺术村等一批极具特色的百年古村落。这些古村落见证了龙华的发展历史,也记录了龙华先辈的奋斗历程。为进一步挖掘龙华百年古村文化,传承弘扬龙华先辈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本文原标题:《龙华:保护性开发百年古村,为城市保留文化根脉》

2023年9月5日10:59,融合网&呼麦网&耀旅网&都融网小编在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官网“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部门动态”栏目看到一则标题为《龙华:保护性开发百年古村,为城市保留文化根脉》的消息,以下为该消息全文——

龙华区作为深圳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沉淀的文化大区,辖区留存和保护了观澜大水田、鳌湖艺术村等一批极具特色的百年古村落。这些古村落见证了龙华的发展历史,也记录了龙华先辈的奋斗历程。为进一步挖掘龙华百年古村文化,传承弘扬龙华先辈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精神,区政协联合本报策划推出“探秘古村,寻根龙华”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作为行政区,龙华是年轻的、崭新的;若是论及此地的文化积淀,龙华又是厚重的、悠久的。身处改革开放前沿,龙华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可谓天翻地覆,在那现代化、数字化的城市设施中,分布着一个个极具特色的百年古村落,例如观澜大水田(版画基地)、鳌湖艺术村、俄地吓艺术村、观澜古墟、上围艺术村、浪口古村(虔贞女校)、清湖廖氏古村等。

曾经,为了保护开发观澜古墟,观澜街道将百年“公益酒家”原地平移43米。为了传承历史,松元厦观壹城在开发过程中将4栋百年碉楼平移建成了碉楼文化广场……龙华对古村的保护性开发,为飞速发展的城市很好地保留了文化根脉。如今,一个个古村复兴,与城市交相辉映,融合共生,恰似硬币的一体两面,构筑了一个立体的、丰富的龙华。

古村落复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龙华境内现存地上古建筑数量较多,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古村落沿着观澜河流域星罗棋布。其中被区文物部门正式认定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的碉楼数量117处,宗祠18处,学校书室类教育设施10处,民居9处,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已成为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识。

龙华也是百年侨乡,近代以来,不少龙华人出洋谋生,在海外积累了本钱后,寄回家乡,建房舍,起学校,筑炮楼,这也进一步促进村落的振兴。比如版画基地(前身为大水田村)的凌氏炮楼、鳌湖艺术村(前身为牛湖村)的启明学校等,均为民国时期由侨居外国的当地村民捐建。这些建筑,令人穿过历史烟云,看见了那个时代的古村落的气派。

四十多年前,深圳经济特区建立,按下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启动键。在那个工业化、城市化的初始阶段,“三来一补”工厂林立,乡村原有生活形态受到冲击,村民因工作、生活需要而搬到居住条件更好的地方,古村落开始出现凋敝。一个生动的缩影是,1985年,当时8岁的牛湖村人邓春儒跟随父母到深圳罗湖区落户。2006年,邓春儒听说有人竟然要把“抛荒”的启明学校包下来当养鸡场。大水田村和牛湖村也是同病相怜,原住民纷纷搬往新建楼房居住。曾经景色如画的古村落,逐渐破败。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6年。

有句成语叫作“否极泰来”,就好比城市化的初始阶段,环境会一定程度遭到破坏,到了城市化走向纵深的时候,人们不能再容忍环境变糟糕,环境会被重视并得到修复。古村落亦然。

从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当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此,从整个国家层面来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当我们用大历史观来观测古村落的前世今生,我们会发现,对深圳、龙华而言,全面完成了城市化,接下来就是复兴凋敝的古村落了。古村落的复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在修旧如旧基础上注入文化灵魂

虽然2006年的大水田古村已然破败,但骨架还保留得很完整,没有掺杂多少现代建筑。这迎来了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的调研,他们达成共识:单纯投钱保护就等于一个无底洞,古村落必须注入新内容,才能显示其应有的价值。

古村落修旧如旧容易,但要为古村落注入怎样的文化内涵才能活化它呢?这是更值得思考的事情。人们想到了观澜的文化名人,中国第一代版画家代表人物陈烟桥。在当地政府的推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圳市文联等单位的支持下,大水田村升级为“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这既是纪念陈烟桥,继承其艺术精神,传播和推广版画艺术魅力,也让古村落迎来了新生。如今,版画基地已成为全世界艺术家潜心创作的圣地。

大水田村活化为版画基地,为龙华其他古村落的复兴打了很好的样本。大约在2012年,牛湖村在当地村民邓春儒的努力下,许多艺术家汇聚于此,他们中有画家、策展人、作家、教授、设计师,他们的汇聚将牛湖村蝶变为鳌湖艺术村。

上围艺术村也找到了复兴的方向,通过政府搭台、艺术家唱戏,这个被网友誉为“深圳最像丽江的地方”,2017年吸引了设计、绘画、摄像、木雕、玉雕、茶器手造等领域近百名艺术家到此考察、交流、生活。如今,在上围,一不小心就遇上“大咖”,这不是传说。

俄地吓艺术村是陈烟桥的故乡兼出生地,观澜本地人廖伟城是俄地吓艺术村民间发起人之一,2019年就决定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文化梦想,介绍引进了一批艺术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龙华各级政府部门和市民早就有了古村保护意识。早在2009年,为了保护开发观澜古墟,观澜街道将“公益酒家”原地平移43米。2012年,为了传承历史,松元厦观壹城在开发过程中将4栋百年碉楼平移建成了碉楼文化广场。如今,“公益酒家”所在地的观澜古墟日渐恢复昔日繁华,松元厦碉楼文化广场也成为一处文化符号。

百年古村落的复兴,如同在喧嚣的城市中安放了一个古朴院落,让都市人有一处心灵的栖息地。如果说,繁荣发展的城市面貌是一个地方物质富裕的象征,那么,复兴的古村落就是这个地方精神富有的标记。

古村落是联络乡情的精神纽带

一度凋敝的古村落得到维修之后,村民的传统文化习俗也在这里得以复苏。在蝶变为版画基地之前,大水田村原来的两个祠堂因为破败,已没有拜祭活动。经过修缮以后,逢年过节村民都回来聚会了。当地村民重拾了自己的文化自豪感,甚至还主动邀请侨居海外的乡亲们回来游玩。

鳌湖艺术村有100多座客家排屋和6座碉楼,村民也保留了传统的宗祠文化。回到村里常住的邓春儒常会碰到跟他打招呼的村民,很多是他大家族里的哥哥、姐姐、叔叔、伯伯。

因为了解村里的人情世故,村民对他有一种天然的信任,同时他也最懂艺术家的需求,所以有什么事大家都愿意来找他商量。慢慢地,大家开始管他叫“村长”,也有朋友说他是新时代的乡绅。

近年来,龙华区致力于“侨情基地”建设,规划并发布了一条“侨景线路”,为团结引导海内外龙华儿女共同致力于家乡建设打造了特色平台。4月20日,龙华区侨联邀请20名侨界、海归青年代表参观侨景路线上几处著名的文化场所,宣传百年侨乡人文历史,传承爱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

值得一提的是,浪口古村(虔贞女校)、俄地吓艺术村、版画基地、观澜古墟等古村落都是“侨景线路”的重要景点。在虔贞女校,青年们入神聆听校史,了解深圳早期对外开放交流场景,了解一百多年前深圳本地客家人对西方文化的接纳与融合。在版画基地,青年们一睹近三百年历史的客家古村落的特色风貌。

今年4月21日,来自马来西亚的马中华南友好工委会拜访团在龙华区侨联的陪同下,到版画基地参观版画创作环境。

百年古村落记录了龙华先辈的奋斗历程,也见证了龙华的发展历史,现在也成为联络乡情、团结更多侨界新生代的精神纽带。

信息来源:龙华区

(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年-2023年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