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广电 > 有线 >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发展趋势

来源:《广播电视信息》 作者:冯景峰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25 16:57 
核心提示:三网融合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今天我从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看三网融合条件下的发展趋势。首先介绍一下国际数字电视传输新技术发展方向。 大家比较清楚,电视广播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经历两次重要变革,第一次是黑白电视向彩色电视转变,第二次是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

三网融合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今天我从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看三网融合条件下的发展趋势。首先介绍一下国际数字电视传输新技术发展方向。

大家比较清楚,电视广播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经历两次重要变革,第一次是黑白电视向彩色电视转变,第二次是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变。国际上对于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或者传输各个标准的研究最早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十多年研究,在1993年欧洲颁布了有限数字电视标准DVBC以及卫星数字传输标准DVBS。欧洲还推出了地面数字标准DVCB,美国也推出了地面数字标准ATSC,日本也成立了相应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体系。这只是数字电视推广应用的第一步,之后欧洲、美国、日本开始制定自己的地面数字电视或者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规划,根据他们的规划,美国是在2009年6月12日关闭了本国模拟电视广播,日本是2011年7月24日停止。

随着数字电视的技术发展以及三网融合条件下对于业务需求的增长,美国、欧洲、日本凭借先前颁布的第一代数字电视标准带来的技术优势,在2000年初,就开始研究探索下一代数字电视的标准体系。

美国针对第一代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缺陷——不支持移动接收,在2007年ATSC正式对外宣布,研究制定下一代美国移动电视新标准。经过两年多努力,在2009年4月份推出了ATSC-M/H标准,新的移动电视标准体系支持移动接收,支持移动接收码率最高达到19.39Mb/s。该标准体系支持免费和付费电视、实时交互式服务和内容下载延后播放,并还有可能用来将导航数据实时传输到汽车上。ATSC-M/H在RS码基础上,增加了1/2与1/4码率的SCCC。美国推出的新的技术标准体系已经完全解决了移动接收的问题,1/4码率的新标准体系来讲,6兆带宽传输的最大容量从19兆变成2兆,通过传输容量的损失换取了移动接收效果的增加,所以美国制定新的ATSC-M/H标准主要是移动接收。

欧洲数字电视标准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已经考虑了移动接收问题,他们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提高信道效率,这对系统应用和系统推广是至关重要的。2009年欧洲颁布了第二代有线数字电视数标准DVB-C2,最大的改进是在有线标准中增加了多载波调制技术,同样这里选择的是4K子载波,支持连续导频插入,映射方式从GPSK到4096QMA。在新的标准技术体系中,还采用了LDPC编码,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系统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新一代的数字电视传输标准上引入了物理管道概念,针对门限不同服务,使用不同的编码映射方式。DVB-C2性能要好很多,门限下降7dB左右,同样的门限情况下,DVB-C2相对DVB-C在信道传输容量上有30%的增加,这也是为了满足以后三网融合下,新业务增长的需要。在2009年4月,欧洲颁布了地面数据电视标准DVB-T2,跟DVB-T不兼容。采用了COFDM,增加了16K、32K子载波模式。相对于之前的DVB-T,最大的特点是DVB-T2增加了MISO发射分焦方案、Alamouti发射分集。在传输性能相当的情况下,DVB-T2传输效率相对于DVB-T提高了80%,这是欧洲开发第二代有线卫星以及地面数字电视的初衷,满足三网融合下业务增加的需要。

除了欧洲和美国在继续沿着新的技术路线研究和探索自己的新一代数字电视传输,日本也在数字电视在探索新的技术。单频网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方式,不仅有效改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覆盖质量,也可以节省频谱资源,当然也受到了保护间隔等限制,使得覆盖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日本在算法上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进,通过超保护间隔的多径信道均衡新算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地面数字电视的优势。为了有效抵抗干扰,日本也在研究干扰消除技术,使用户比较稳定地接收信号。高清移动是大家议论的热点,这方面日本也开始做了一些有意的探索,采用的技术基于现在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采用天线分集接收,当然天线的摆放也需要通过合理的设计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采用了迭代译码技术,高清移动未来不是一个梦。除了对现有技术的改造,日本在下一代地面数字电视方面还做出了一些尝试,进行分集发端,还包括高阶QAM调制,他们希望采用1024QAM。此外还采用了MIMO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系统的接收性能,包括移动接收、固定接收。(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