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广电 > 电视台 >

收视率造假愈演愈烈 专家称根治需解决深层问题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8-08 17:29 
核心提示:按照王建锋的说法,对方承诺,一部戏(30集)一年需支付5000万的费用便可进入前十。且该公司为了证明此言不虚,三天内竟然真的让收视率经历过山车式的变化,从大约0.1到1.0左右再回到原有的数据,令人咋舌。

中视丰德影视版权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锋上周在微博上爆料,有电视研究机构以合作推广名义向他游说,称可以以推广费换取收视率,一年只需5000万就可以进十强。由其担任制片人的电视剧《大祠堂》目前正在新疆卫视播出。此消息一出,收视率这个业界头疼又无奈的行业标准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而收视率此前成为行业乃至公众关注焦点要上朔至两年前的7月,《人民日报》有关“收视率造假,样本户污染”的系列报道。为什么两年来,收视率造假行为没有被制止,或是呈现健康态势,反而严重程度愈演愈烈,收视率造假的根源在哪呢?

收视率造假愈演愈烈

业内对收视率合理性和真实性的质疑从未停止。从2005年以来,发生过四件有关收视率的大事件,让公众愈加了解和关注“收视率”这一关系到部分电视台上亿元经济利益链条的核心词。

2005年,崔永元说出了“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直到现在也成为被引用最多的名句。其实,收视率数据本身并无好坏,但如何合理地利用收视率需当别论。从2010年7月1日起,《人民日报》短时间内连续进行系列报道,对“个别卫视‘收买’样本户电视收视率发现造假行为”进行调查,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时统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往我对收视率的研究多是在人文角度,比如唯收视率论不合理、不能唯收视马首是瞻等,但《人民日报》的报道首次从技术层面揭批造假的过程,调查深入而细致,这在当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2012年4月,前索福瑞总经理王兰柱开设微博,并公布了辞职的消息。有不少猜测认为,因为王兰柱发现公司高层和某些数据公司有勾结造假行为,受到威胁主动辞职,但王兰柱本人均予以否认。上周,王建锋公开真实身份,在微博上揭批某公司可以运作收视造假,短时间内引发诸多媒体关注。

按照王建锋的说法,对方承诺,一部戏(30集)一年需支付5000万的费用便可进入前十。且该公司为了证明此言不虚,三天内竟然真的让收视率经历过山车式的变化,从大约0.1到1.0左右再回到原有的数据,令人咋舌。如此惊人且可控的变化,想必比控制收视样本户的手段更加高超。

业内人士见怪不怪

多年来,收视率造假如同“皇帝的新衣”,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却因无凭无据只能听之任之。某电视台购片负责人坦言,“购买一部剧要进行收视评估,如果以不看好收视率拒绝购买,有的出品方就会以‘收视率不用担心’让你打消顾虑,因为有专业的公司去做收视率,而出品方只需付钱即可,这样的事儿在业内并不新鲜,也并不罕见。”

还有一些明显的异常现象,“某剧在上海地面播出时本地收视平平,随后在邻近地区的卫视上星播出,上海本地的收视竟然出奇的高,超出了上海地面首播的数据。这在业内是反常的现象。”通俗的现象也能说明问题,不久前微博上有一幅告示的图片,张贴在杭州某小区内,让样本户去领取500元购物券。

明知收视率已失去可信度,但在尚未出现某种更为合理且客观的评估体系之前,收视率仍然是电视行业的“硬通货”。中国传媒大学刘燕南教授认为,“收视率在国外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既然存在了这么久,那么就一定有它的合理性。”刘燕南教授说,“不仅我国存在这种现象,国外也有收视率造假行为。日本曾有一家电视台的某节目制片人为了提高收视率,被查出造假行为,除了本人辞职外,对他所在电视台的领导都予以了严惩。”

收视造假源于利益驱动

时统宇回想起两年前《人民日报》系列报道的影响力和权威性,用了“震撼”二字,甚至一些小标题都让他记忆深刻:“收视率假得很也黑得很”、“我是如何配合电视台的”、“锁定频道就给钱”、“电视台鼻子真灵”、“骚扰电话没完没了”、“合作行情看涨”等。

但被问及对此次“王建锋爆料收视率造假黑幕”一事,时统宇则持保留意见。“这次事件的双方是收视率造假的利益相关方,都是商业公司,我对爆料的权威性和客观性持保留态度,更愿意过一段时间再看看。”

刘燕南教授的看法是,“看到这则消息,震惊倒谈不上,但有人愿意站出来揭露所谓的真相,说明事态的发展更严重了。而且造假的公司太明目张胆,太猖獗了,完全是公司化的运作。造假者的存在都是受利益驱动,第一要利润丰厚,第二,违法成本低。从目前看,收视率造假这两点是都满足。”时统宇的观点同样如此,“收视率造假是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买卖双方都有利可图,提供的造假数据既可以让电视台有更加丰厚的广告收入,专业的公司也可以得到超值的商业回报。”

对此,刘燕南教授也不禁发问,“两年前《人民日报》已经揭露了这种事情,为什么会愈演愈烈?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制约是无效的,为什么?虽然这个行业没有正式的法律法规,但为何类似‘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会蔓延开来,管理层和监管层有必要进行反思。”

解决之道深浅有别

马克思曾说过: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被绞死的危险。实话实说,这些数据造假公司都只是利益链条上的小“蚂蚱”,假数据一旦被广告商相信,电视台的收益可以以亿计算。

“应该是出重拳去制止和监管的时候了!”刘燕南说,“以美国为例,全国市场还是尼尔森来做,地方市场有其他公司做,但在同一个市场上,收视率的标准是统一的,不然无法比较。打个比方,在北京地区落地的所有卫视,它们组成一个委员会,委员进行公开招标,经过筛选选择收视调查公司,所有卫视都用该公司的数据。”对于收视市场的垄断也是收视率造假的原因这一说法,刘燕南并不认同,“垄断和造假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只是客观上更方便造假行为。任何行业的造假说到底都是利益的驱动。”

时统宇说,对于打击任何造假行为,第一,加强监管,第二,提高造假成本。“一旦发现,一票否决。除了造假者必须受到法律惩处外,电视台相关领导必须辞职。要把收视率造假对行业和老百姓的危害提高到文化安全的高度。”

但时统宇同时强调,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收视造假,就要解决中国电视不合理的结构性、体制性等问题。“说白了,‘僧多粥少’,中国的市场养不活、养不好那么多电视台。为什么观众每天拿着遥控器换来换去,却感觉没的可看?为什么每个频道都播着相同的电视剧?按照这种情况,这么多电视台有必要吗?结构问题和体制问题是深层问题,但如果得不到解决的话,收视造假仍会愈演愈烈。”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