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广电 > 内容 >

《舌尖上的中国》牵手美国Passmore Lab转换3D(2)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6-13 14:37 
核心提示:成本高昂:每分钟1万美元 2D版《舌尖》每一集的投资大约是70万元人民币,七集一共不到500万人民币。威廉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舌尖》的改编成本将超过50万美元,平均每分钟1万美元左右,直逼原创成本。 实际上,并

成本高昂:每分钟1万美元

2D版《舌尖》每一集的投资大约是70万元人民币,七集一共不到500万人民币。威廉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舌尖》的改编成本将超过50万美元,“平均每分钟1万美元左右”,直逼原创成本。

实际上,并非全部的《舌尖》镜头都将转化为3D。Passmore Lab从中挑选了大概50分钟的片段,占原版七集总时间的14%。这个数字背后大有学问:“现在欧美有好几家广播电视公司都对2D转换3D的片子做了硬性规定,‘不接受转换内容超过15%的片子’。”威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之所以出台这一硬性规定,主要是为保证影片整体质量。美国另一业内影响力较大的3D专业制作公司Legend 3D的创始人Barry Sandre同样总结说:“在市场快速膨胀的时代,关键是保证3D内容的质量,从而令顾客能够更好的适应。”“

尽管有种种技术、行规等方面的严格限制,威廉对自己团队的技术仍满怀信心。“虽然《舌尖》的内容已被很多中国观众熟悉,但3D版的《舌尖》给人的视觉效果以及观感是2D远不能比的。观看3D《舌尖》,你会像是真的站在田野里,和农民一起耕种,或是产生在厨房里亲自下厨的感觉。当然,你还会有饥肠辘辘的感觉。”

接受采访时,威廉刚参加完CCTV的纪录片颁奖典礼回到美国。回想起中国菜,他的“最爱”竟然有三个:宫保鸡丁、北京烤鸭、炒面。在形容3D是何效果时,威廉用得最多的形容词就是“饥饿”。“西方观众未必熟悉《舌尖》里介绍的种类众多的原材料,但我相信当他们看到3D视频里的某些食物时,一定会有尝试的冲动。”

每一部2D电影转化为3D都会遭遇不同挑战。《舌尖》的每个镜头都包含很多细节,Passmore Lab因此对原始素材中的每一帧都要进行处理,这增加了转换的复杂性。威廉预计,3D《舌尖》将在今年夏季前完成,除了面向欧美主流院线、广播电视机构、博物馆以及教育系统发行,也会在CCTV播出。

与2D内容相比,3D最大的不同在于还涉及到“终端”问题。就目前普通观众在影院观看3D电影的效果来讲,3D影片的最终效果与终端放映的技术存在密切关系。3D效果加工公司如果想要抓牢买家,必须兼顾终端质量的控制,否则优势完全无法显现。

3D未来在中国?

在欧美3D产业频频向海外伸手寻找2D内容时,国内境况如何?事实上,在2D转换3D方面,中国不乏制作公司,却尚未形成成熟产业。网上有一句经典的吐槽可以概括国内转换的效果:“只有字幕最3D。”

是制作电影还是转换效果?最大的影响因素当然是成本。导演高群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拍摄一部3D电影和转换一部3D电影,成本相差巨大。“转一部要600万,拍一部要6000万。那些伪3D,都是卖噱头、骗票房用的。” 3D版《中国国家博物馆》制片人闫东则表示:“原来我想在拍这个2D版6集纪录片的同时,把3D版拍摄起来。但实际上,我们到了现场,包括调研了整个技术过程后,发现这么做是不成立的。2D的工作现场和3D的工作现场,从技术、拍摄、现场用时到灯光等,都是不一样的。”(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