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评论节目对第一解释权的争夺(3)
“2007~2008中国传媒百强年会”《新闻1+1》荣获栏目创新贡献奖;2009年6月,《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2009)》中,《新闻1+1》也被评为了“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CCTV栏目”之一;2010年1月腾讯网第二届“影响中国年度华语传媒盛典”,《新闻1+1》获“年度栏目”大奖;2010年3月,第11届“中国电视榜”,《新闻1+1》节目获得“最佳时评节目”,白岩松拿下了“最佳时评节目主持人”,这些奖项不仅仅代表着荣誉,也体现了社会和大众对《新闻1+1》的认可和敬意。
结语
建立在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上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既给传统媒体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和手段,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就传统主流媒体而言,面对新媒体的海量信息、迅速及时、参与互动,很难说自己可以一直是第一报道者,而仅仅让受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媒体竞争中也已经不具有优势。就受众而言,在现代信息社会里,面对被信息海洋淹没的危险以及频发的由于网络公信力缺失而导致的信息证实危机,他们不仅需要及时知道发生了什么,更想知道该事实发生的性质、意义和价值。正因为如此,不少媒体都在重视和加强新闻评论,推出了大量的评论专栏(栏目)、专版和专刊,力图做到“运用昨日之背景,分析今日之现状,预测明日之趋势”,及时对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发出自己的声音,表明媒体态度,提供价值和判断,争得新闻第一解释权,通过对新闻事件在第一时间内做出解释和解析,来彰显媒体权威性、说服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现阶段的《新闻1+1》不仅是对以往央视新闻频道言论类节目定位的匡正,打造出了央视特有的言论节目品牌,也树立了新传播时代电视评论节目对第一解释权争夺的典范。正如曹景行所说的,“当前不仅要做最重要的新闻,也要做最重要的评论,就是要拥有第一解释权。你不解释,人家解释;中国不解释,外国解释;官方不解释,老百姓自己会解释”。如何把评论做及时、做深刻、做权威,争夺第一解释权,《新闻1+1》给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指明了方向。(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注 释:
①肖·阿·纳奇拉什维里:《宣传心理学》,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7页。
②陆小华:《掌握第一解释权》,《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8)。
③李良荣:《中国新闻业新的业态》,《新闻前哨》,2009(3)。
④黄继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主要范式与理念革新》,《现代视听》,2008(7)。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