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评论节目对第一解释权的争夺(2)
解释什么?《新闻1+1》在节目内容上,每期节目“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致力于“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相,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最质朴的新闻”。对于这三大类话题的解读,评述路径既有交叉,又有各自具体不同的侧重点。《新闻1+1》对时事政策的解读着重在对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和民生、民情的影响力分析与专业化阐释,比如2010年7月13日的节目《地产调控:说得清楚,才调得明白》,面对被传得沸沸扬扬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即将面临调整的消息,公众只能无奈地选择雾里看花、水中看月。《新闻1+1》不回避敏感话题,通过对新闻背景、最新政策消息的展示以及与相关专家、学者、地产商的采访沟通,不仅从专业的角度阐述了政策误传背后的种种原因及房产调控的艰难与复杂,还道出了民众的担忧、恐慌和期待,并一再表明房产调控已不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坚持,需要从政治性的方式逐步过渡到市场性方式;公共话题的解读着重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规律,撇开表象深入挖掘背后的本质和逻辑链条,主动充当话题的意见领袖;对突发事件的解读着力于深入拓展事件信息,对其未来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做出有根据的预见性前瞻。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新闻1+1》连续推出了四期节目,通过与前线记者以及相关部门和专家沟通,及时详细地解析了灾区目前的状况、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救援的进展及遇到的难题,同时积极邀请专业人士预测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并提出未来除了生活的恢复外,更要思考在应对地质灾害方面如何进步。
如何解释?《新闻1+1》作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表现手法上,充分发挥图像评论的功能。节目常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是1比1或1比2的双视窗来实现符号的融合,积极运用与主题相关的漫画来增强传播效果。同时运用人物同期声、画面、字幕、现场连线等多种方式,为演播室节目的观点提供论据。短片中也尽量通过镜头语言来叙事,解说词充当新闻意见,避免看图说话式的新闻叙述,从而在图像评论与口播评论中建构起一种令人信服的逻辑推理关系,使受众能对评论文本进行支配式解读。在节目形态上,《新闻1+1》开创了一种以主持人加观察员为主要形式的“二人转”式的新样态,两人分担不同的角色,主持人董倩不仅是一个提问者和串联者,而且会对节目观点进行宏观把控,对新闻意见进行积极的反驳或补充,引发公众多方面的思考。新闻观察员白岩松会运用极具个性化的语言及个性化的视角来深入解读新闻事件,点明事件本质。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建立一个双向互动的舆论场。在评论策略上,《新闻1+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坚持“三贴近”原则,努力做到媒介议题与公众议题的重合,着力于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点进行探讨,充分尊重不同利益群体的情感诉求,同时在掌握翔实、准确的材料,对事件有一个全景式把控的基础上,采取电视直播的形式,力图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客观、深入、精辟的第一解释权威。
解释的实践效果。《新闻1+1》自开播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该节目2008年~2009年收视率比新闻频道平均收视率高出48%左右。与此同时,《新闻1+1》通常会引领其他传统媒体的关注热点,其观点也大量地被传统媒体通过文字或者视频的方式转载引用。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新闻1+1》的网络影响力非常巨大。在百度“新闻1+1”贴吧中,可找到相关帖子1253个。其中主题223个,帖子1030篇。新浪新闻中心有《新闻1+1》的栏目专题,土豆网和优酷网等视频网站也收集了大量的节目视频。在CNTV《新闻1+1》也有自己的栏目专区,供网民观看直播或点播。与此同时,还有相关的博客及论坛帖子,在这些自由的空间里,网民们抒发心意,留下了许多真实的记录。比如有网友如是说:“《新闻1+1》这期节目挺好,说出了一些问题。虽然国家不会很好地解决,但现在太多媒体不敢讲真话了。”(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