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广电 > 其他 >

“丝绸之路与文明记忆”学术研讨会在天水市博物馆隆重召开

来源:国际在线新闻 作者:胡廷康 责任编辑:胡廷康 发表时间:2020-12-08 11:05 
核心提示:2018年10月13日上午,由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天水市博物馆,甘肃省陇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丝绸之路与文明记忆——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演进与传播的影响”学术研讨会在天水市博物馆隆重召开。

日前,融合网|DWRH.NET小编在甘肃省天水市人民政府官网“首页>要闻资讯>部门动态”栏目看到一则与甘肃省天水市人民政府相关委办局的消息,以下为该消息的文章标题、发布时间及其消息全文——

[文旅局]“丝绸之路与文明记忆”学术研讨会在天水市博物馆隆重召开

发布日期:2018-10-15 11:33 信息来源: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290 字号:[ 大 中 小]

2018年10月13日上午,由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天水市博物馆,甘肃省陇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丝绸之路与文明记忆——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演进与传播的影响”学术研讨会在天水市博物馆隆重召开。

在当天的开幕式上,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杨红伟教授、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甘肃省陇文化研究会会长汪受宽教授致辞。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白坚,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建杰讲话,天水市政协副主席苏定武,以及来自全国高校、博物馆的专家学者等150多人参会。

开幕式由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天水市博物馆馆长、天水市伏羲庙管理局局长、文博研究员李宁民主持。杨红伟教授、汪受宽教授在致辞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开展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情况、研讨会筹备工作的情况。

白坚代表省文物局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莅临会议的专家、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她说,甘肃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境内的古遗址、古墓葬、古长城和石窟寺等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文化遗存真实地记录了华夏文明演进、丝绸之路兴衰与陇原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多年来,甘肃省在文物保护、考古发掘、科学研究和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很多工作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如随着“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申遗成功,我省世界文化遗产地总数增至7处,跃居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大省前列;以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为重点的文物科研成果丰硕;在文物资源数字化基础工作及应用方面的突破和成果有目共睹;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推动文物资源“活”起来,以及多项重大文物考古项目取得了重要成果。全省文物事业保持了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为社会文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甘肃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古丝绸之路横贯甘肃全境,留下了灿若群星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承载并见证了丝路文明历史。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沿着丝绸之路这条东西贯通甘肃全境的文化线路而搏动,而甘肃文化也因丝绸之路上频繁的文化交流碰撞具备了相当的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和世界性。同时,甘肃也是丝路古道上保存各类文物资源最丰富、文物价值最高的省区之一。目前全省拥有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锁阳城遗址、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嘉峪关7处世界文化遗产,为我国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省区之一,充分体现出甘肃在历史上文化经济交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提出和付诸实施,丝绸之路沿线世界文化遗产所蕴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可估量。着眼于这些文化遗产价值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扩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做好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任重而道远。因此,营造全社会关注、保护、研究世界遗产的良好氛围,深化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进入新的更加丰富的系统研究阶段,转化研究成果为实际社会效应,建设丝绸之路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甘肃省丝绸之路沿线世界文化遗产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推动丝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再创新辉煌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此次研讨会提供了非常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不仅为我们进一步认识丝绸之路、深入探究其更多文化价值提供了学习机会,同时,也为甘肃省与省外文博同行进行交流与相互借鉴提供了交流机会。希望各位专家在相互交流丝路历史文化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为甘肃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意见和建议。

张建杰代表天水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莅临参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来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繁荣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交流与民族融合,同时也使中华文化在丝绸之路的传播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丰富的历史遗存,众多的文物古迹、深厚的文化底蕴,奠定了天水灿烂悠久的文明基石。自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天水成为西域与中原相通的重要关隘、佛教东传的盛地。历代开凿的麦积山、仙人崖、大像山、华盖寺、水帘洞、木梯寺等石窟,共同组成了古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艺术走廊”。特别是麦积山石窟作为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彰显了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历史地位。出土于天水,收藏于天水市博物馆的国宝级贴金彩绘围屏石榻,再现了往来于古丝路上的粟特商人的生活习俗,是丝路文化交流与中西合璧的艺术珍品。

在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背景下,在富有深厚丝路文化底蕴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举办丝绸之路与文明记忆学术研讨会。不仅是学术界的一次盛会,也是为促进天水快速发展建言献策的平台,各位专家汇聚天水交流学术成果,贡献学术智慧,对深入了解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演进与传播的影响,探讨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丰富内涵,揭示天水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与历史贡献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天水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节点城市,加强丝路文化交流合作,加快对外开放发展,是市委、市政府确立的重大决策。近年来,天水市顺应形势、把握趋势、发挥优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一带一路”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关中城市群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以建设文化大市和旅游强市为抓手,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独特内涵,深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交流合作,不断拓宽对外开放的渠道。这次学术研讨会在天水隆重举办,既是丝路文化学术研讨交流的盛会,也是宣传天水,推介天水,加强天水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

我们将充分利用此次研讨会的学术成果,进一步促进天水历史文化研究和发展,让天水融入“丝绸之路”发展快车,助力天水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李宁民对前来参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恰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之际,兰州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之时,由天水市博物馆发起,联合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省陇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研讨会隆重召开,这是一次研讨“丝绸之路与文明记忆”的盛会。研讨会得到了甘肃省文物局、天水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会议主办单位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陇文化研究会有关领导和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在此我们深表感谢。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天水考古、文博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同仁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天水市博物馆在国家、省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馆藏文物的科技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为了提升科研水平,深入挖掘文化精髓,天水市博物馆不断探索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合作模式,开展学术研讨交流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今天借此研讨会开幕之际,天水市博物馆将与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省中华文化学院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和文化交流研究基地,联合培养文博人才,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按计划,两天的研讨会上举办学术报告一天,分组讨论和参观交流一天。

(责任编辑:胡廷康)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