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广电 > 管理机构 >

AVS十年创新成效辉煌,广电工信联手共谱新章(6)

来源:中广互联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3-19 17:56 
核心提示:在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国家863计划从1996年开始就资助支持我国的科研人员跟踪、参与国际MPEG标准的制定,2002年开始,十五863计划信息领域计算机软硬件主题设立了重点项目,集中国内从事数字音视频编解码

在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国家“863”计划从1996年开始就资助支持我国的科研人员跟踪、参与国际MPEG标准的制定,2002年开始,“十五”“863”计划信息领域计算机软硬件主题设立了重点项目,集中国内从事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研发的优势力量,对数字音视频编码技术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开发,为几十项AVS核心专利技术的产生创造了条件。2003年,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重点项目,对编解码基础理论开展探索性研究。2006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示范工程”支持开发出了“基于AVS标准的数字内容集成分发系统”。2008年,“973”计划支持“基于视觉特性的视频编码方法研究”项目,为新一代项目做好理论基础。2009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讯网”设立了“新型移动多媒体音视频编解码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支持中国移动等单位开展AVS核心算法研究和技术优化。2010年,科技部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专门设立了“基于AVS标准的3D电视系统研制”课题。至今,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AVS方面的科研经费投入达到超过5000多万元。

国家广电总局一直对AVS的应用和推广给予厚望。2009年12月,总局和工信部联合发出通知,启动对AVS产品的全面测试,并规划在全国选择部分地区开展AVS应用示范工程。2010年10月29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无线电管理局招标采购AVS编转码器,所采购的产品已经部署到太原、石家庄、长春、兰州、南昌等5个城市。2012年3月,广电总局科技司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成立“AVS 3D应用推进联合工作组”,由中央电视台丁文华总工程师和AVS标准工作组组长高文院士共同担任专家组组长,致力于AVS在3D和高清领域的应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支持了多项AVS标准国家标准计划的及时立项、管理和颁布,对自主标准的制定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中的“标准中的知识产权专题”中,将AVS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2010年,又将第二代AVS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国际化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扶持。

国家商务部于2007年5月向WTO正式提出《标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提案,AVS工作组参与了提案的起草,并将《MPEG国际标准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与中国AVS标准的探索》作为典型案例材料提交讨论。

地方政府在AVS应用和产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是AVS的出生地,北京市海淀区从2004年开始扶持园区企业开发AVS产品,海淀区从2004年开始对AVS标准制定和核心设备研发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扶持和支持,两度设立“AVS产业化专项”扶持中关村园区企业开发AVS产品,并建立了AVS产业化示范与展示中心。2010年北京市主要领导考察了北京大学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对AVS在北京的应用和产业化做出了重要而具体的部署,位于中关村软件园(二期)的AVS产业化基地已经开始建设。2009年6月,广州市与北京大学签署协议决定成立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广州研究开发与产业化中心,以发展以广州市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以及全国的高清产业为目标,开展产学研合作,打造数字视频产业链。2010年11月广州亚运会期间,采用AVS开展了立体电视播出试验,约50万人体验了3D电视魅力。

4、AVS创新机制

最值得我们自豪的并不仅仅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各种AVS应用,也不仅仅是成龙配套的AVS芯片、整机和系统产品和AVS专利池中越来越多的自主专利技术,真正值得自豪的是十年来AVS走出的“技术、专利、标准、产品、应用”协调发展的创新机制:以重大技术标准为纽带,在国内联合产学研各界协同攻关,在国际上加强与领域专家、企业的合作,解决了科研和产业“两张皮”的问题,实现了技术到产业的良性大循环。

AVS 机制创新的关键在于以标准和专利为纽带,打通了技术到产业转移的大循环。大循环的过程为:政府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提出标准制定要求,科研经费以标准为导向资助目标一致的研发活动,科研成果通过‘专利池’实现快速扩散和利益回报,以企业为主体实现工程化、社会化和规模产业化,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从产业发展中分别获得税收、利润和专利许可费的回报。这种大循环的优势在于能够促进官产学研各司其职、共同协作,从而实现重大系统集成创新。(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