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推动广播发展 传统广播衍生多种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和数字技术不断影响着媒介生态,传统媒体的生存环境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媒介融合成为媒介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媒介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借助于新媒体衍生出一些新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形态,但是广播不能过分倚重媒介融合,应该按照自身的特性来寻求发展,强化内容建设。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出现多种衍生形式
197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尼葛洛庞蒂提出“媒介融合”理论,用一个图例演示了三个相互交叉的圆环趋于重叠的融合过程,表达出他对于计算机产业、出版印刷产业和广播电影产业即将和正在趋于融合的预见和判断。1983年,同样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政治学教授普尔将“融合”视作媒体工业的变革力量,认为模式的融合模糊了媒介之间的界限,包括点对点传播(如邮政、电话和电报)与大众传播(如印刷、广播和电视)的界限。今天,伴随着网络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媒介间的融合已逐步实现。从20世纪90年代报网融合的出现,到近几年台网融合的加强,再到如今的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和电信网三网融合的推进,媒介融合正在从理论走向实践,成为当今媒介发展的主流趋势和重要表现。
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也在与时俱进,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报纸有了手机报和网络电子版;电视可以在网络上同步视频直播,也可以在播出后随时点播收看;传统广播也与互联网结合,出现了网络广播。网络广播有两种形态:一是广播节目的在线直播和点播;二是专门的网络电台,如依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广播网创办的网络电台——银河台,实现了24小时网上播出,可通过互联网和手机两种方式收听和点播。有研究者结合广播与新媒体的竞合过程,还提出了以下三种融合形式:一是“播客(视频分享)”广播,以播客为平台进行信息传播的广播媒介,是一种小众化“草根媒体”的广播形式,每个人既是传者又是受众;二是数字音频广播,基于数字技术,是继中波、调频广播后的第三代广播,播出质量可以达到CD音质,同时具有很强的移动接收能力;三是移动广播,以收音机以外的载体进行传播的广播形式,如地铁、公交、出租车等交通工具的车载广播,手机、MP3、MP4等随身携带的广播载体。
根据媒介研究和中国电信传播研究中心2009年发布的《中国广播电视网站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共有广播电视网站397家,其中广播电台网站131家,广播电视综合网站104家,有167套广播频率实现了网上直播。传统广播与网络等新媒体实现了内容融合,如中国广播网每天与中国之声实时同步图文视频直播15.5个小时;北京广播网开放传统音频广播演播室,全天候进行网络视频直播;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与新浪网合办新浪河南网,探索了一条商业门户网站海量内容、跨国品牌与传统广播电台本地化深层次合作新路。2010 年8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式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建立“央广广播电视网络台”,成为以网络视听节目传播及互动服务为核心的跨网络、跨终端、全媒体的新媒体播出机构;中央电台还推出有声手机报——《新闻与报纸摘要》、手机广播及电视业务。广播以多元化的形式满足了广播网用户对多形态信息传播的接收需求。
传统广播仍是听众的第一选择
随着媒介融合的逐步推进,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通讯工具和信息传播手段的愈加先进,网络和手机的日渐普及,传统媒体的受众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到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上,广播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然而,广播是“听”的媒体,是唯一可以“解放”人眼球的媒体。广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先天性缺陷恰恰成就了它的移动性和伴随性的优势,受众可以在移动和忙碌中接触广播。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以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出现的网络广播,模糊了传统广播的媒介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广播的媒介优势。不仅如此,不管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新媒体,媒介融合之后都以全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受众,其提供的内容趋于一致,加之网络广播的节目内容大部分是对传统广播节目的机械复制外加文字、图片等形式,内容聚合力不够、影响力不强,不能在受众心中建立起强大的网络广播品牌形象。(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