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的机会
今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20年。作为全球第一网民大国,中国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时做出的重大决策格外引人关注。中央领导高度关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纵论新一轮科技革命,并强调:“地球上的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大量耗费物质资源的传统发展方式显然难以为继……信息技术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
这一突破性的理论表述,首次以信息经济为关键词重新定义了发展模式转变的内涵。《经济》记者通过对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的专访,进一步印证了信息经济在社会转型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经济》: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是致力于推动中国信息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组织,作为理事长,请您谈一谈信息经济的含义及发展信息经济的意义?
杨培芳:信息经济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以信息资源为劳动对象的经济活动。从统计学的意义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信息经济是指建立在现代(光、电)信息通信和互联网技术上的产业经济活动;广义信息经济则包括以信息、知识、智力为劳动对象的所有经济活动,比如造纸、勘探、科研、教育、管理等均属于信息经济范畴。我倾向狭义范畴,因为这更具时代感。
至于发展信息经济的意义,我认为,有利于产业升级、节能降耗;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和公平信息社会的建立。
《经济》:今年您获得“2013十大经济学人”荣誉称号,其获奖理由是:首次提出了“信息生产力概”念,并初步构建起了科学、完备的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请您对这一理论体系做下阐述?
杨培芳:准确地说,是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核心组集体完善了“信息生产力”这一概念。因为“信息生产力”这一概念刚提出的时候,人们还有异议,认为有“信息化”就够了,还提什么“信息生产力”。但当时人们都把信息化看作是信息交流和信息媒体的普及。2008年之后,随着大、智、物、云(大数据、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3D打印的出现,信息化已经开始向整个生产领域延伸,人们可以利用网络传感和监测控制直接为生产、交换和生活服务。所以,它不仅仅是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
信息生产力不是单一要素或者某个要素的子集,而是针对传统工业生产力而言,是整个社会生产力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的标志,也是信息时代最活跃、最重要和更加社会化的核心生产力体系。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一直致力于信息经济学理论探索,梳理了3个层次,15个方面的理论框架。包括3大基础理论,4个应用理论和8个实用经济学分支,即信息科学,系统科学,演化博弈论,新价值理论,新分工理论,新货币理论,新经济伦理,以及信息系统经济学,信息产业经济学,信息资源经济学,信息通信经济学,电子商务经济学等。
《经济》:“网络协同经济理念”和“公共理性社会机理”也是您所倡导的学术观点。这些概念的内涵是什么?将会给社会带来哪些变革?
杨培芳:我在2000年出版了《网络协同经济学——第三只手的凸现》一书。分析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信息社会生产方式的异同。发现了除市场(看不见的手)、政府(看得见的手)之外的社会协同(挽起来的手)和互组织化的第三种力量。
前几年,我在承担《信息时代的网络伦理》课题研究时发现了一个新的命题,就是“网络经济将引发一场公共理性革命”。公共理性的核心机理就是网络透明促使社会价值从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走向互利主义,最终建成以“知识中产”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
《经济》:信息消费将成为中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您认为信息消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表现是什么?目前还有哪些瓶颈需要解决?
杨培芳:根据工信部的预计,到2015年,中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其实这也只占GDP不到10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信息经济的外溢效应。(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