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同时推出虚拟信用卡,“二马”算盘各不同(2)

来源:钛媒体 作者:二娃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4-03-14 09:48 
核心提示:那微信和中信怎么做即时授信?或者说,为什么要做? 一切都是为了要绕过堵住微信支付发展的绑卡障碍。 从微信电商化开始,基于微信庞大的用户群体,很多人都震慑于微信所带来的流量价值,但如果微信支付的绑卡用户

那微信和中信怎么做即时授信?或者说,为什么要做?

一切都是为了要绕过堵住微信支付发展的绑卡障碍。

从微信电商化开始,基于微信庞大的用户群体,很多人都震慑于微信所带来的流量价值,但如果微信支付的绑卡用户数量起不来,其基于电商的流量价值就纯属扯淡,难道只浏览不支付购买?微信没有底层账户,而想要实现交易就需要和用户在银行的资金打通。微信支付上线以来,腾讯关于微信支付绑卡用户的数据,仅在初期透露过,至此就再也没有公开过。

是怕数字太大说出来吓坏别人吗?显然不会。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有利好不公布那真叫“装B”了,更何况此前腾讯控股大众点评、京东的交易前后,无不把这些信息对其股价的拉动运用到极致。为何对微信电商化影响最为关键的绑卡用户数却一直不说?唯一的可能是数据太烂,距离外界的期望差距太大,说不出口。

和支付宝钱包能从支付宝PC端吸取足够养分相比,微信支付背后并没有可滋养的土壤,倒是有个“猪”一样的兄弟。

从产品构成上来看,微信支付其实是建立在财付通之上的一种快捷支付,但不得不说,微信这个做第三方支付的“兄弟”竞争力有限,财付通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较低,手上所有的实名用户以及合作的银行资源更是少的可怜,更不用说数据的积累。哪怕全倒给微信,也不够塞牙缝的。微信支付只能寄望于自己引导用户来完成绑卡,让用户直接成为快捷用户,反过来养财付通。

更何况微信作为一个出生起就是为社交而生的产品,从社交功能往支付功能跳跃,用户对于安全的疑虑也绝不可能是短时间内可以消除的。而且,微信目前所提供的合作银行范围、绑卡流程以及支付场景,也没有足够动力推动用户去绑卡,难道就为了在“我的银行卡”里买那些N久不更新的精选商品?

所以,这才会有微信红包、打车大战等等,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推动用户进行绑卡。

从微信和中信的合作上,透露出微信试图绕过实体卡,而直接引导用户开通支付功能的企图。这一合作也侧面证明了微信在推动用户绑卡进程上并不顺利。

至此,我们就会明白,微信信用卡实质就是微信送给未绑卡用户一个“红包”,只要你过来通过中信银行生成一个银行卡号,我就送你用;至于风险,权当买用户的成本。如果这条路未来走的通,微信支付或可迈过之前困扰其最大的障碍,真正释放出其流量威力。

基于此,不妨做个预测,微信和中信合作信用卡的平均授信,应当不会很高,甚至可能低于百元。中信银行就是再垂涎微信的用户量,也断然不会去冒太大的坏账风险。

至于说很多人好奇,两家为什么会同时选择中信银行?这个……也许是因为中信银行身段灵活,愿意拿出资源配合做尝试;也许是中信里面有牛人,可以瞬间迷倒两位马哥;也许……

剩下的故事,留给其他君挖掘吧!

(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