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微信国际化初战:逐点渗透 产品更加个性化

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11-25 11:44 
核心提示:首先是小范围的地面推广;随后大范围的广告上架,联手本土人气明星;再与运营商洽谈,手机商合作预装;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最后落实到与商家推出官方账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中国互联网企业过去甚少在国际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力,更多凭借本土的人口红利和更符合中国用户口味的产品获取成功,但现在,全球移动互联网浪潮提供了一个新机会。

对于腾讯来说,开拓海外市场是一个尚未彻底了却但又从未放弃的心愿。如果说三年前的QQ海外版只是一次试水,那么随后微信的横空出世,便顺理成章地成就了腾讯全力一搏实现梦想的机会。2012年4月,微信正式踏上了海外推广之路。一年半的时间里,以wechat为国际品牌的微信多次与日韩两款移动聊天应用激战,在东南亚,南亚,欧洲,南美等陆续斩获了超过1亿海外注册用户。

这是怎么做到的?

闪电战:快速渗透重点地区

微信在全球市场面临的类似产品包括美国的WhatsApp、日本的Line和韩国的KakaoTalk。公开数据显示,WhatsApp全球月活跃用户约3.5亿,微信最近则披露月活跃用户已达2.7亿,逼近前者,Line和KakaoTalk未披露活跃用户数据。

但事实上,目前微信在海外市场的主要拼杀对手已不是WhatsApp,而是产品形态更为类似的Line。

微信上线时间早于Line,但海外推广晚于Line半年。WeChat首个推广地是香港,2012年4月开始地面推广,10月开始电视广告推广。

相比较之下,Line母公司NHN一开始就制定了基于日本开拓韩国以外市场的战略,2011年年末就迅速挺近台湾,香港和泰国。

首轮推广,Line相对占有先机。当然,因为WhatsApp在香港的强势地位,WeChat和Line一开始在香港拓展并不顺利,但由于进入时间更早,以及日韩文化的影响,Line在台湾和泰国一路顺风顺水,目前分别斩获1700万和1800万用户。

继泰国后,Line在2012年初开始大范围进军东南亚,凭借“可爱”的形象迅速获得大量用户,并于2012年下半年开始,进军欧洲,部署南美,而WeChat在今年开始进入这两个地区。

WeChat相关负责人透露:“在某些地区Line更早的进入的确带来一些先机,但WeChat并不是完全晚于Line推广海外市场,比如WeChat进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的时间实际早于Line。海外推广对于WeChat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一开始的筹备需要时间。在WeChat持续不断的推广下,目前局面已经开始扭转。”

据悉,WeChat通过加大对东南亚和重点区域的宣传,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WeChat的用户以及应用商店排行榜排名已经超越Line;率先进入Line没有开拓的地区,比如:意大利,土耳其等地,并获得了大量用户;此外,在香港和马来西亚的商务合作业比较顺利,WeChat与香港麦当劳,肯德基,Domino披萨都有着紧密的合作,推出了电子积分券。

持久战——海外资源给予有力支持

进过近1年半的交战,双方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开拓模式:首先是小范围的地面推广;随后大范围的广告上架,联手本土人气明星;再与运营商洽谈,手机商合作预装;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最后落实到与商家推出官方账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从这个模式来看,与海外国家的各方合作其实是至关重要的。腾讯和NHN在产品进入海外地区之前和之后,都在相关地区有着不少的资源合作以及战略投资。

WeChat推广负责人认为,WeChat在海外推广是收到了大量当地腾讯战略合作伙伴的合力帮助,使得推广过程顺利不少。

据了解,在目前WeChat进入的大部分地区,腾讯早已经有设立海外投资或者战略合作伙伴,大部分是科技,媒体和游戏类公司。比如说,腾讯与印度尼西亚最大媒体公司PT Global成立合资公司了MNC(媒体公司);2亿投资巴西游戏出版商Level up;收购泰国门户Sanook近半股份;早在08年腾讯还投资了印度MIH互联网公司。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WeChat和Line的交手背后更是有着腾讯和NHN这两大亚洲互联网巨头的资源比拼。

凭什么吸引更多海外用户?——本土化,个性化

WeChat和微信不仅仅在语言上有不同,它们是两款不同的产品和两个独立的品牌。在微信5.0发布以后,与WeChat的差异化更显著地体现出来。比如,WeChat不支持扫描、街景以及支付功能,但WeChat接入了Twitter和Gmail等分享接口,并且支持表情商店,方便海外用户使用。

腾讯科技与WeChat和Line团队交流发现,双方都将本土化作为工作的重点。本土化有两个层面:团队构成和产品设计。(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