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运营商能耗现黑洞效应 量化KPI加速节能减排落地

来源:通信世界网 作者:曹亮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09-18 11:44 
核心提示:就目前而言,无论是设备商产品设计,还是运营商集采,均对部件的节能标准有着严格的控制。但在整个运营商网络中,部件之间的节能组合并非等效叠加。“1+1“ 往往小于2,但是未来节能最小的单元是基站。”

当经济增长的压力与成本可控的矛盾日益激化,身处经济转型关口,承载信息消费主力的ICT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博弈,在收入与利润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运营商开始将节流的触角向能耗延伸。

GSMA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运营商总收入约2万亿美元,其中CAPEX 3200亿美元,OPEX 13600亿美元。在OPEX中,能源占据15%-50%,约2040亿美元。而在国内,三大运营商去年仅电费支出一项就达到了66亿美元。

“业务需求与网络扩容的必然性,将进一步加大本已处于高位的运营商能源支出。” 华为全球技术服务部能源转型服务解决方案总经理彭智慧表示,“只有构建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探索可规模推广的商业模式,才能有效牵引节能减排的落地和持续化。”

能源黑洞效应加剧 吞噬运营商利润

能源,这是一个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各国政府纷纷立法对各行各业节能减排进行引导与限制。在我国,节能减排也被列为未来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作为ICT产业的主导者,节能减排成为全球通信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祝军表示,虽然目前通信业的能耗总量占全国能耗总量的比例不足千分之一。但随着通信网络规模快速扩张,通信业能源消耗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其能耗占全国能耗的比重和对全社会的影响也将逐年增加。

华为认为有4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通信行业节能标准有待完善,节能效果计量技术复杂。第二,节能解决方案碎片化,现阶段以部件节能为主,但部件节能没有与网络业务进行联动,节能效果往往1+1<2。第三,运营商网络缺乏统一的能耗管理平台,网络能耗无法做到智能、可视、可控,节能效果不能持续。第四,节能减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一个首要集成商端到端提供综合节能解决方案,另外易推广的新商务模式处于摸索阶段,对于节能市场缺乏撬动作用。

随着运营商收入结构从语音向数据转向,增量不增收的现状让运营商的收入与利润压力倍增。但以”用户感知“为核心战略的运营商,不得不加大网络建设的投入,通过扩容以支撑庞大的数据业务,能源的支出也将进一步提高。”能源的黑洞效应将会越来越大,吞噬运营商本就不断下滑的利润。“彭智慧说。

数据显示,全球用电量将从2003 年的147810亿千瓦时,增加到2015年的216990 亿千瓦时,至2030年将达到301160亿千瓦时,而2015年到2030增加的用电,几乎全部由通信设备、电子设备等ICT产品消耗。

彭智慧表示,要做好节能减排,需要统一的行业标准,才能促进技术、商务模式、管理的发育;需要综合的解决方案应对能源问题;需要网络能源与网络业务互动;需要借鉴让多方受益的商业模式,来支撑运营商节能减排的落地。

多维度应对:实现节能KPI量化

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就目前通信业而言,缺乏有效的策略成为了通信业节能减排推进最大的难题。彭智慧表示,节能减排需要从高效部件、整站节能、网络节能以及能源管理等多层次多维度全方面应对,只有量化KPI,才能确保节能减排的可持续性。

就目前而言,无论是设备商产品设计,还是运营商集采,均对部件的节能标准有着严格的控制。但在整个运营商网络中,部件之间的节能组合并非等效叠加。“1+1“ 往往小于2,但是未来节能最小的单元是基站。”

据彭智慧介绍,国内三大运营商共有超过200万个基站,能耗占总能耗超过六成。“

而网络节能方面,包括通信主设备与空调、电源等能耗设备,网络能源与动态的业务联动缺失,能耗浪费严重。如实现网络能源随业务动态供给“最节能“。此外,节能减排的持续还需要有效的管理平台。通过实时监控、定期分析、例行维护和优化,实现节能减排的可视可控,持续保障KPI。

基于运营商节能减排的诉求,华为成立了专门的组织——能源转型服务部。彭智慧告诉记者,华为能源转型服务旨在拉通华为内部网络设备、配套设备和能源管理,提供一整套订制化的、端到端的集成服务,为客户提供高效绿色节能的综合解决方案,帮助客户降低OPEX,减少碳排放,使客户聚焦核心业务,提升竞争力。

截至目前,华为已开发了用于咨询、规划、设计、建模、能耗标准的Power Save工具,用于集成、信息采集及逻辑控制的Power controller平台,站点智能管理系统SIMS(Site Intelligence Management System),智能电池监控eBIMS(E-Battery Intelligence Management System)系统。“这些工具及解决方案,已被应用在全球18000个站点,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彭智慧说。(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