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纽约时报:谷歌光纤项目或引发美国宽带大战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5-09 22:08 
核心提示:“因为居住地所限而只能使用1Mbps宽带,将会极大地抑制创新。”长期关注数字行业创业公司的投资人布拉德·菲尔德(Brad Feld)说。他特意在堪萨斯城首批接入谷歌宽带项目的社区买了一套房子,供有抱负的创业者免费使用。

5月8日出版的美国《纽约时报》印刷版刊文称,受制于垄断企业的控制,美国宽带速度多年以来一直停滞不前,价格也居高不下,与该国的科技行业主导地位不成比例。虽然近年来实现了一些进展,但远未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潜力。而谷歌光纤项目却有望以“外力”推动行业变革,引发宽带大战。

以下为文章全文:

美国丧失领导地位

将近20年前,@Home Network推出了一项服务,据称是美国的第一份宽带套餐。彼时,1996年的《电信法案》(Telecommunications Act)刚刚允许有线电视公司涉足这项业务。@Home的这款服务当时面向加州佛利蒙的居民提供,该公司联合创始人米罗·梅丁(Melo Medin)至今记得当时的价格:每月34.95美元,相当于今天的51.85美元,便可享受最快高达10Mbps的网速。

回忆这段往事,不免令人对美国网速的发展感到心酸:在@Home获得第一位用户整整17年后,美国堪萨斯城的居民通过当地有线电视公司时代华纳购买宽带时,每个月花46.90美元却只能得到3Mbps的速度,即使是55.40美元的顶级套餐也只有15Mbps。

“当时的美国是宽带的领导者。”可谈到今时今日,梅丁却不无惋惜地说,“我觉得除了平庸外,没什么别的词可以形容美国的宽带。”

现在,梅丁正在美国多地领导谷歌的团队部署1Gbps的超高速宽带——相当于@Home当年10Mbps宽带速度的100倍——堪萨斯城是第一个,那里的居民去年秋天就享受到了这种卓越的服务。

美国当今的多数创新都仰仗宽带网络。然而宽带却似乎是信息经济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不遵守“摩尔定律”的领域。这个定律以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的名字命名,意思是说:数字设备的力量每过几年就会翻番,不仅大幅提升性能,价格也会极大地降低。

“网速正在成为一种制约因素。”梅丁说,“这导致美国企业处于劣势,谷歌也因此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力。”

政府发展宽带网络

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为此下了很大力气。2010年,美国联邦政府推出了一项“全国宽带计划”的项目,承诺部署高速网络,以可以接受的价格为美国1亿家庭提供100Mbps或更快的宽带。

奥巴马政府第一任联邦通讯委员会(FCC)主席的朱利叶斯·格纳考斯基(Julius Genachowski)曾经对国会说:“坐以待毙是成功不了的,以现在的速度发展也难以成功。”但多数美国人仍然行驶在信息高速公路的“慢车道”上,远远落后于时代前沿。最主要的障碍几乎数年未变:缺乏竞争。

上周,奥巴马任命电信行业元老级说客汤姆·维勒(Tom Wheeler)接替格纳考斯基,出任FCC新一任主席。这份工作与他多年来的经验很相称:要广泛建设宽带,就必须想办法撼动把持美国高速互联网行业的寡头。

这项任务最近取得了进展。FCC指出,过去两年来,美国铺设的光纤网络超过了欧洲。根据市场研究公司Akamai的数据,美国的平均宽带下载速度约为7.4Mbps,大约是两年前的两倍。这也推动美国在全球的排名从2009年的第22名上升到第8名。

垄断制约网速提升

不过,美国的网速仍然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例如韩国、日本和瑞士。同样重要的是,美国的宽带资费也高于多数发达国家,平均每Mbps的价格为6.14美元。

这无法反应数据传输的真实成本。梅丁创办@Home时,互联网数据传输的批发价曾经高达每Mbps 1200美元,但现在早已降到1.57美元。价格过高导致很多美国人放弃了更快的网速。虽然10Mbps已经覆盖了全美90%的家庭,而100Mbps的网线覆盖率也已经达到五分之四,但去年全美只有28%的家庭购买了速度超过6Mbps的宽带。

最令人担忧的是,美国高速宽带网络已经被少数几家公司垄断,但他们却没有多少动力来扩大覆盖率、改善网络或降低售价。

根据FCC最近的计算,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美国家庭所处的区域拥有两条10Mbps以上的宽带网络。即使包括零星散落的无线服务,这一比例也不超过一半,更何况这类无线服务都要受制于严格的数据上限。

这就意味着多数美国居民区和消费者都要受到宽带垄断者的制约。而垄断者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特点:不愿提供最佳、最廉价的服务。相反,他们会将速度作为一种价格歧视工具——哄骗那些想要使用高速网络的人支付高价,攫取更高的利润。

博弈后的“合作”

布莱尔·莱文(Blair Levin)3年前曾经担任FCC宽带项目主管,目前就职于智库Aspen Institute。他发现,美国电信公司1990年代之所以没有效仿有线电视公司的做法,投入巨资建设光纤网络,是因为他们认为DSL服务已经足够。

但超过3Mbps后,DSL便显得有些力不从心。Verizon的确上马了光纤项目,投资了FiOS光纤网络,建成时有望到达1700万家庭。但这只是个例外。

“由于有线电视公司占据领导地位,而且一旦电信公司升级,他们也有能力反击,所以电信公司建设更好的网络没有胜算。”他说。他认为,行业重点通过既有网络赚取利润,而不会投入太多资金展开扩张。“有线电视和电信公司都通过这种‘丰收战略’实现了很好的回报。双方相安无事,而任何一方启动升级周期,都将令双方受损。”

这种经过博弈后制定的战略似乎更像是合作,而不是竞争。2011年,Verizon试图召集美国大型有线电视公司共同推广彼此的服务——借助该公司的无线业务来弥补有线电视公司的固网套餐。但由于美国司法部的反对,这项计划最终流产。

格纳考斯基认为,宽带铺设计划已经回到正轨。例如,AT&T就宣布将向已经使用该公司服务的1亿用户中的3300万提供U-verse服务。这一服务有一部分线路使用了光纤,号称速度可以达到75Mbps。

借外力推动变革

但要真正推动行业的变革,恐怕还要借助谷歌这种“外力”。该公司称,尽管其1Gbps的超高速宽带计划月租只有70美元(包含电视套餐为120美元),但却可以实现盈利。这也将把美国的宽带行业推向全新的高度。该公司已经计划将这项服务引入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和犹他州普洛佛市。而且,这一计划已经引发了多米诺效应,吸引了一连串的投资计划。

“因为居住地所限而只能使用1Mbps宽带,将会极大地抑制创新。”长期关注数字行业创业公司的投资人布拉德·菲尔德(Brad Feld)说。他特意在堪萨斯城首批接入谷歌宽带项目的社区买了一套房子,供有抱负的创业者免费使用。“我现在还不知道将会出现哪些突破性的应用,但我期待着尝试一些东西,然后逐步探索潜力。”

包括田纳西州的查特怒加市和西雅图在内,美国还有多座城市都开始启动自己的Gbps级宽带网络计划,有可能迫使占据主导地位的有线电视和电信公司作出响应。就在谷歌光纤项目在堪萨斯城投入运营后不久,时代华纳也升级了全城的网速,首次在美国提供100Mbps的宽带服务。谷歌上月宣布将在奥斯汀建设1Gbps宽带时,AT&T也表示要跟进。

但挑战依然存在:垄断者有着很强的自卫本能。而且,还有将近10个州通过了限制市政府建设公共宽带网络的立法,阻止他们与私有企业竞争。南卡罗来纳州今年就通过了这样一项立法,乔治亚州的类似立法提案也险些获得通过。

当然,这些立法的幕后支持者,显然是有线电视和电信公司。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