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微信若与财付通整合则无需申请牌照
电信运营商要求对微信收费,央行主管的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又声称正在研究允许微信开通支付功能和为其发放牌照的问题,站在中国互联网的风口浪尖上,有关于微信的一系列新闻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针对央行正研究允许微信开通支付功能的报道,央行有关部门回应媒体采访时称,如果微信与财付通能够实现整合,通过微信做支付业务时,可以不用再申请牌照。
“画蛇添足”的支付牌照?
微信是腾讯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目前还不具备支付功能。有媒体本周三援引央行主管的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消息透露,央行和该协会正在研究允许微信开通支付功能和为其发放牌照的问题。报道称,考虑到微信用户量如此庞大等因素,以及有关部门乐于推动移动支付的发展,当局正研究允许微信开通第三方支付功能,以及微信如何向商户收取管理费等问题。该报道称,微信若获得开通第三方支付功能牌照,预计最快也要到2014年,牌照有效期有望是5年。
对此业内人士各持己见,有人认为微信开通支付功能是一个趋势,有人则认为微信开通支付功能并不一定是势在必行的。而腾讯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不理解为何微信接入支付功能,还要央行的支付牌照。据了解,财付通是腾讯公司创办的在线支付平台,隶属于腾讯旗下的深圳市财付通科技有限公司,是2011年5月首批获得第三方支付许可证的公司之一,其业务类型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
另有集团内部知情人士透露,事实上微信的支付功能预计今年年中便会上线,并不存在牌照问题,而且微信如何向商户收取管理费,也不是央行负责管理。
对于市场各方的争论,央行支付结算司相关负责人昨日回应表示,因为腾讯旗下的财付通已经有互联网支付牌照,如果微信和财付通到时候能够整合到一个法人体系,它就不需要再拿牌照了,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支付牌照就可以许可微信来做支付。这位人士称,如果腾讯要做微信支付,而且不想重新申请牌照的话,就必须要这样做。他预计微信肯定会整合进财付通,像腾讯这种运营成熟的企业,会寻求支付的统一化、标准化。
“言论博弈”的公关大战?
也有人认为,在微信牌照背后,影射的其实仍是“微信收费”的公关大战。微信收费的争议缘于中国移动与腾讯一场言论博弈,2012年12月5日的“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表示:“腾讯QQ占用运营商信令资源非常大,原来的一些机制不太适合传统运营商的网络设计,中国移动和腾讯相互之间应该有沟通。”
李跃的隔空喊话引发了腾讯老大马化腾的不满。在IT峰会上,马化腾关于“对信令的占用更多是传统2G、2.5G网络,而3G网络上应该游刃有余”的说法,更是把矛头直接指向了中移动。至此,微信收费演变成为腾讯与中国移动的争执,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是隔岸观火。
此后有关微信收费的各种版本层出不穷。4月5日清明假期期间,腾讯微信团队发布辟谣声明,称网络间盛传的3种微信收费方式不实。不过由于反驳的都是收费时间和收费细节,并未能完全平息用户们的“恐慌心态”。最终自本周开始,腾讯开始用对话列表“弹窗”的形式告诉用户,“相关信息都是谣言”。有业内人士表示,一周来的微信收费风波唯一的结论是,想直接从用户身上像短信一样收费,没戏。
“雨后春笋”的竞争对手?
有人说腾讯玩了一场“苦肉计”,然而一轮轮的传言也让腾讯的股票受了伤;而且继3月14日之后,4月5日和11日腾讯又两次正式辟谣,甚至称微信要对用户收费纯属有人恶意造谣,强调“微信绝不会对用户收费”。
这一态度让“腾讯阴谋论”的支持者糊涂了,于是又开始寻找和分析谁是“恶意造谣者”,于是微信众多的竞争对手进入了大众的眼帘。就在4月的前两周微信收费传言沸沸扬扬之时,Line和WhatsAPP这两款APP借着这把流言之火,分别占据了APP Store社交类免费和付费应用排行榜的榜首。
据了解,Line是一款由日本公司开发的即时通讯软件,已经用“连我”的中文名悄悄进入国内,而它在中国区的合作伙伴,正是去年和腾讯针锋相对导致“3Q大战”的奇虎360。WhatsApp则是美国跨平台聊天服务软件,WhatsApp今年1月称,日进站信息量已经达到70亿条。
记者通过百度指数的热度搜索发现,在4月1日到4月9日,微信收费传言鼎盛之时,Line和WhatsAPP的关注度分别增长了97%和77%,连之前因微信的出现而略显颓势的“陌陌”,关注度也提升了14%。2013年4月8日,Line一度冲上中国区苹果商店社交应用榜的榜首。网友称,“我们就是要免费的!”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