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银联携HTC推NFC智能手机 意在借力发展移动支付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易凌珊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8-18 19:28 
核心提示:从当前世界各国的情况看,移动支付发展推进缓慢,我国移动支付的现状是怎样的?运营商和银联在推动移动支付发展中各自的优缺点有哪些?未来移动支付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高级专家、中国移动研究院专家庄帅。

据报道,日前中国银联与HTC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携手推出首款银联移动支付智能手机。据了解,这款名为“HTC惊艳”的手机不仅支持非接触式快速支付,而且为用户提供公共事业缴费、信用卡还款、余额查询、在线购物等多种远程支付服务。这是继TCL通讯之后又一家与中国银联结盟的手机企业。

分析人士指出,银联此举是为弥补其在终端资源匮乏方面而作的努力。从当前世界各国的情况看,移动支付发展推进缓慢,我国移动支付的现状是怎样的?运营商和银联在推动移动支付发展中各自的优缺点有哪些?未来移动支付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高级专家、中国移动研究院专家庄帅。

银联和运营商在移动支付方面各具优势

记者:移动支付市场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引来群雄逐鹿,这其中,运营商和银联各具什么优劣势?

庄帅:银联在移动支付领域具有先天的优势,那就是拥有数量庞大的银行卡和银行卡刷卡终端;劣势是它没有移动终端。此次中国银联联合HTC推出的“HTC惊艳”手机可以弥补其在移动终端上的欠缺。可以预见,接下来银联会越来越多地通过这种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

运营商在移动支付领域中是处于劣势的。首先,运营商缺乏金融行业运营经验,本身有许多问题 需要解决,比如体制问题;其次,运营商没有金融业从业资格,运营商支付之所以发展较慢,除了技术上带宽的问题外,还有就是没有支付牌照的问题;再者,运营商移动支付人才储备也不足。不过,运营商有个无可替代的优势,那便是拥有手机号和手机终端。

实际上,运营商从未停止在移动支付上的布局。移动去年入股浦发银行,电信“翼支付”链接到第三方支付平台等,都是运营商迂回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体现。

至于为何原先让运营商推动,现在为什么让银联去做这个事情的问题,是因为国家在这个层面还在不断地摸索中,但会不断尝试各种形式,包括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快钱等。

手机支付牌照尚不具备发放条件

记者:内地移动支付国家标准尚未确定,您认为未来几年移动支付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庄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移动支付牌照近期还不具备发放条件。和第三方支付牌照有区别,移动支付牌照是发给运营商的。第三方支付可以进入移动支付,但更多的是以第三方支付的形式出现,移动支付的很多形式第三方支付实现不了。

国家会去推动移动支付的发展,但对国家而言,更重要的是控制金融风险。移动支付将加速虚拟货币的发展,让整个金融体系风险变得不可控。虚拟货币的泛滥,会让货币的发行权脱离国家的管制。如此一来,货币系统就容易出问题,国家不能不管。

目前,在利益各方意愿不够强,同时成本优势也不够大的情况下,移动支付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从金融业、银行层面,抑或是从运营商层面,都会进展得比较缓慢。

比如,我国的城市地铁刷卡系统的移动支付问题,首先是涉及的利益方复杂,地铁公司、银行、银联、运营商;其次是我国地铁系统并非全国统一运营,这意味着每个城市用的不是同一张地铁卡,但是金融业和运营商通常是全国性的集团,这会增加推进的成本。

移动支付未来的拓展领域主要在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小额支付方面,这点大家都想到了,但推进太难。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牵扯的利益太多,二是缺少一个强大的商业体系来支撑移动支付,后者才是最核心的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