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网络技术发展历程综述(3)
1974年,IBM提出了一个私有系统网络体系(SNA),对计算机网络功能严格按照功能进行了层次的划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出现,是计算机网络理论上的一个飞跃,大大加快了计算机网络研发的工作。在当时不同厂家,有着不同的体系结构,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7年成立机构研究这个问题。在SNA基础上提出一个著名的开放系统瓦联参考模型(OSI/RM),这是一个复杂且完备的模型,出现在当前各个计算机网络教材中以帮助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与概念。但由于OSI模型过于复杂也难以实现,使得它停留在了只是一个“参考模型”的地位上。SNA的出现与OSI参考模型的推出,也意味着计算机网络进入了一个私有协议与公开标准互相竞争的时代。这一时代一直到巨联网的出现才最终结束.公开标准全面胜出。
计算机网络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新技术不断出现,也有很多被淘汰,多种技术的竞争推动了互联网的出现、发展与普及。其中,有2种技术对互联网的出现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并延续到今天(已经超过了35年的生命期,并且没有停止使用的迹象):一个是实现单个实验室和企业内部计算机连接的、以以太网为代表的局域网技术;另一个是可以实现跨地域和跨异构网络通信的、以TCP/IP技术为代表的广域网互联技术。
3、网络技术IP化时代(1994-2008)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就在数据通信网上开发出了很多业务和应用,包括图文传送、文件传输协议(FTP)、电子邮件、公告牌(BBS)、新闻组、电子游戏以及信息服务系统等。但总的看来.应用种类相对较少,业务使用价格比较高,技术的不统一也导致互通困难,网络规模较小,使用范围有限。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万维网(WWW)技术的诞生,IP技术毫无争议的成为数据通信的核心技术。1994年,在美国允许商业资本介入及用户需求的推动下,IP技术从实验室走出并开始起飞,进入到社会化应用的阶段。这一时期IP技术的应用呈现出2个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社会化应用的初期阶段(1994-2001)。1994年,美国允许商业资本介入,互联网从实验室进入了面向社会的商用时期。WWW技术的发明,将互联网上浩如烟海的各类信息组织在一起,通过浏览器的图形化界面呈现给用户,大大降低了信息交流和共享的技术门槛。这一阶段,互联网的发展以网络的扩张、用户的增加和大批网站的出现为主,主要应用于浏览网页和收发电子邮件等。由于商用初期的互联网企业没能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以及过度的投机行为,最终导致了世纪之交全球性“网络泡沫”的出现与破灭。
社会化应用的发展阶段(2001-2008)。进入21世纪,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应用的丰富和拓展创造了条件。在网络规模和用户数量持续增加的同时,互联网开始向更深层次的应用领域扩张。以博客、播客等为代表的具有自组织、个性化特性的第二代万维网(Web2.0)新技术、新应用使普通用户可以成为瓦联网内容的提供者,激发了公众参与的热情,网络内容日益繁荣,为互联网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让人人参与互联网的创新和发展”是IP技术能够战胜其它所有网络技术的核心原因,这其中包含以下4个方面:“智能终端傻网络”的先进技术理念;技术和标准的开放性,开源软件的大力支持;市场驱动下的应用创新;美国政府的支持和资本市场的追捧。
4、后IP时代展望(2009-)
互联网是一个“尚未完成的技术实验”,是一个因为早期过于成功,加上各种政治和经济原闪而“过早”推向市场的“技术半成品”,导致白=联网诸多问题长期以来难以克服。2009年已成为新型网络技术的“转折年”,因为每一次国际金融危机都会带来一场科技革命.或者说大的变革。(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