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付步入后牌照时代 市场普及尚需时日
2011年06月29日,随着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三大运营商和网络厂商正在紧锣密鼓布局手机支付业务,为大规模商用做准备。最新数据预测,2012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不过,有专家认为,手机支付概念要明确、支付标准要统一、技术融合要解决。
运营商抢食手机支付
对于国内三大运营商而言,手机支付一直是重点发展的业务。而种种迹象显示,今年以来,三大运营商更是加快步伐,争先恐后地来分食这块3G增值业务大蛋糕。
中国联通(微博)去年底在北京商用手机支付业务,今年4月注册成立“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并与北京一卡通合作,首批推出双界面卡,承载一卡通应用,实现公交、地铁以及合作商户的手机消费。
中国电信(微博)去年初推出翼支付,今年3月成立支付公司“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采用自有账户以及“银行、银联、公交发行联名卡的形式”(双界面卡、NFC)共同推广翼支付,目前处于商用阶段,用户约14万左右。
中国移动(微博)虽然没有为移动支付业务成立专门的公司,但其在该领域的布局实际上比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都早。去年3月,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双方联合研发的首个手机支付平台将在今年三季度上线。
有行业分析人士称,电信行业已经积累了丰厚的产业资本,正通过这种方式向手机支付渗透。电信运营商掌握着大量而稳定的终端客户,移动支付只是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一种增值服务,而银行拥有的只是金融业务资质,在双方合作过程中,电信运营商的主动性更大。
多元化支付平台
格局正形成首批支付牌照的发放,是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的里程碑。巨大的市场也让国内包括财付通、支付宝等刚刚获得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始行动起来,加紧在多元化支付平台方面的布局。
近日,国内知名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付通联合多家银行推出财付通手机客户端,整合了几十家银行信用卡还款业务,成为第三方支付市场上惟一一家拥有整合型还款业务的支付公司。财付通市场负责人张抗对记者表示:“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和支付需求的不断变化,目前已产生了网上支付、电话支付、手机支付、移动支付等多样的支付手段,而手机支付也将是财付通未来的核心战略之一。”
与运营商相比,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第三方支付也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而且这些用户是有实际支付需求的。他们懂得如何在互联网上消费,未来也能够很容易地接受在移动互联网上消费。有消费需求自然就能带动手机支付业务”。 张抗解释。
市场普及还需1-2年
知名通信评论人程京生在微博上表示,手机支付发展得如何不在运营商也不在银行,而在政府部门对手机支付的认识。手机支付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电信运营商在产业链中将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门更要全力支持。预计明年中期后,手机支付会有较大的突破。
电信行业资深分析师付亮(微博)表示,关于手机支付首先要了解到底指的是什么,软支付还是硬支付,适合什么业务归谁主管,不明的事物初期都要摸索,所以目前没有形成规模也属正常。
运营商方面的相关人士也坦言,目前手机支付的关键,仍然在于手机与费用来源的绑定。这其中涉及各方利益,说的现实一点,这是利益之争,国内几大巨头都不愿放弃自己的利益。
国内手机支付标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中国移动(微博)主导的运行于2.4G MHz上的RF-SIM标准,另一种是银联支持的运行于13 .56MHz上的标准。近日有消息称,移动支付国家标准草案已经研制完成。近场(短距离)支付将采用13.56MHz标准,即目前银联使用的标准。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