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京沪高铁上海段CDMA信号“满格”

来源:IT时报 作者:IT时报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27 20:21 
核心提示:“从上海出发下载一部大概500M的《功夫熊猫2》电影,只要一个小时左右,到南京南站就基本下载完了,这个速度与2M固网宽带相近。”一位参加京沪高铁移动信号测试的中国电信工程师向记者表示。

“从上海出发下载一部大概500M的《功夫熊猫2》电影,只要一个小时左右,到南京南站就基本下载完了,这个速度与2M固网宽带相近。”一位参加京沪高铁移动信号测试的中国电信工程师向记者表示。

6月30日,京沪高铁正式通车,届时北京和上海的铁路运行时间将缩短至不到5个小时,这将大大缩短两个城市的距离。不过,有不少参加试运行体验的用户反映京沪高铁内手机信号不好,经常掉线。记者调查发现,在高铁内,各家运营商的手机信号优劣程度不同,同时受地形因素影响,在上海境内等平原地区,信号较强,而在山区和丘陵地带,信号较弱,京沪高铁的手机信号仍有待进一步优化。

上海境内信号良好

6月22日,记者联系正在京沪高铁上的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副总工程师任刚,采访时手机信号时好时坏,期间,电话中断好几次。任刚告诉记者,为了能使手机信号放大,京沪高铁上都安装了信号接收器和放大器,列车的每节车厢顶部也都安装了泄漏电缆,首尾车厢还安装了900-1800MHz的终继器,设施比较完善。

但是由于京沪高铁是新线,沿线基站设施还没有完全配套到位,导致部分地区信号时有时无、时断时续。“列车要穿越多个省市,受不同地区、地形的影响,沿途的基站分布也不一样,到山区、丘陵等地带,沿途往往基站较少。”任刚表示。

不过,在上海境内,由于地处平原地区,障碍物较少,同时基站较多,信号比山区和丘陵地带要好很多。据一份京沪高铁手机信号测试报告显示,在上海境内,从“北京到上海方向”列车测试,三家运营商都全程无掉话现象。

“通话几乎没差别”

从该份测试报告来看,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三家运营商中,里程掉话比(测试总里程/掉话次数)和可保持通话里程(行进路线上,能够保持3分钟以上通话时间无掉话的距离总和)中国电信均占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电信的“可保持通话里程”测试数据达到852.3公里。

“很多用户反映京沪高铁上通话不好,从测试结果来看,除了少数的信号薄弱地区,电信用户整个过程中通话质量还是很高的,在上海段测试时通话和普通列车上通话几乎没有差别。”上海电信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京沪高铁上已经配备了WiFi设施,但还没法使用,手机也搜索不到WiFi网络信号。不过插了3G上网卡的笔记本电脑大部分时间还有信号。从测试报告来看,在上行和下行的下载速率上,联通较快,电信次之,不过两家下载速率相差无几,达到700~800kbps。该速度保证,如果用户在列车上看在线视频能保持顺畅,没有卡的现象。(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