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分析称多方将从NFC普及获益 安全问题急需解决

来源:搜狐IT 作者:竹子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4-08 17:20 
核心提示:北京时间4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移动支付在美国已逐渐开始规模应用。从定义上来说,移动支付一般指的是借助收银机或公共汽车站部署的NFC(近距离通信)技术,通过一款智能手机应用为商品或服务付费的支付方式。 移动运营商、信用卡公司和第三方公司如G

北京时间4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移动支付在美国已逐渐开始规模应用。从定义上来说,“移动支付”一般指的是借助收银机或公共汽车站部署的NFC(近距离通信)技术,通过一款智能手机应用为商品或服务付费的支付方式。

移动运营商、信用卡公司和第三方公司如Google和PayPal都将通过硬件销售、交易费或营收分成等方式从中受益。具体来说:

银行:银行可将信用卡产品延伸到借助NFC技术和其它移动付费的个人。

信用卡公司:移动支付开始流行后,消费者对信用卡支付的依赖性会减少,而对通过手机内置NFC芯片从银行账户中扣除费用的支付方式的依赖性会增加。如果Visa和MasterCard信用卡公司能够提高其移动应用的吸引力,就能够保证资金在其自有系统内流动,防止流向新竞争对手。

支付终端制造商:已经有公司在制造支付终端,用户只需挥动一下手机就能够完成支付。VeriFone因制造超市和百货商店的信用卡及ATM支付终端而闻名,但其它公司也希望从中盈利。传VeriFone与Google合作在纽约和旧金山推出能够使用NFC技术的支付终端。

手机制造商:只有推出内置NFC芯片的手机后,移动支付才能够盛行。Google Nexus S手机已支持NFC技术;诺基亚Astound也支持NFC;传微软Windows Phone 7将整合兼容软件;多种迹象表明iPhone也将内置NFC芯片。据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预计,2011年制造商至少发售4000万部支持NFC技术的手机。

运营商:移动购物非常便捷,内置NFC芯片的手机有助于运营商吸引客户、留住客户。AT&T、Verizon和T-Mobile已联合共推Isis移动支付网络,Sprint也通过与交易商合作推动移动支付计划。

电子商务公司:Google、亚马逊、eBay和其它拥有自有支付系统的在线销售商也希望其服务拓展至移动领域。据悉,亚马逊正在考虑在NFC技术领域一展身手。有报道称,Google正在与MasterCard联手开发一个Android解决方案。PayPal也在向移动领域扩张,并开发出大量P2P转账移动应用。

软件和日常交易供应商:软件厂商已经开发出通过扫描购物卡和其它条形码技术(如Groupon应用)购物的应用。随着人们逐渐习惯使用手机而非信用卡购买物品和服务,交易商和广告主也会迅速增长。

商场:商场本身也是大受益方。例如,商场可以利用电子优惠卷拉动传统商店的销售。

如果各方都能够推出可行性方案,都将会从中收益。但专家认为,移动支付若要成为主流,还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需要庞大的消费团队支持、部署NFC支付技术,需要更多手机内置该芯片。另外,还需要在偏远乡村部署NFC系统,确保NFC支付能够象ATM一样普及。尽管NFC是近距离移动支付,并且经过加密,但安全和隐私担忧仍是阻碍其广泛普及的一个潜在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