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信息化建设进行时:顶层设计下自主标准化尝试
11月14日早间消息,三年磨一剑,今朝显锋芒。
在上篇文章(联通信息化建设进行时:初步实现一个集团一副面孔)中,我们详细介绍了在“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齐备的前提下,经过三年多的布局建设,中国联通在企业信息化领域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进展,初步实现了“一个集团一副面孔”的目标战略。
今天,在全面拥抱互联网、全面拥抱电子商务和全面拥抱云计算的整体构想下,中国联通信息化部门完成了2012年到2014年的三年规划。在这个两纵三横的核心架构下,中国联通将会解决信息系统瓶颈,构建以数据为核心,依托云计算技术实现集中一体化的IT柔性支撑架构。
在这个名为U-Cloud平台下,中国联通将实现平台加应用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会更加关注平台、关注应用、弱化系统概念。按照联通的路线图,U-Cloud在月底可将会进入整体平台测试阶段。
云管端协同:突出集中化需求
从中国联通信息化系统U—Cloud的架构来看,采用了传统运营商的建设思路,走云管端协同发展之路。
在云端,将集中提供平台化数据及应用服务,实现底层计算存储资源池化和弹性承载,实现数据中心基地化装载及配套保障;在管方面,主要提供泛在接入和信息传输能力,保障数据及应用服务流上下通达;在终端层面,使得内外用户通过多种终端接入统一U—Cloud门户获取数据及应用服务,终端要标准化、一体化、安全化的管理,要实现端到端的信息化服务支撑和安全流程。
据中国联通信息化部总经理柳博亮介绍,U—Cloud与现在业界普遍的云平台在技术实现方式上没有太多的差异,只是更加关注集中化所带来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其实,早在2010年,中国联通就在内部进行了一场大讨论,要不要走集中化的道路,如何去走集中化的道路。一开始有很多人并不看好,有很多的质疑,但最近两年批评的声音少了很多。
其实,我们并不难理解质疑之所在。数据大集中的好处显而易见,但难点在于能不能进行集中。银行业是数据大集中的典范,但电信行业的应用特点和银行业存在显著差异,电信业这种“跨地域、跨产品、跨服务”的集中难度更大。
在柳博亮看来,中国联通的数据大集中之路面临着五大挑战:大用户量下的集中系统的处理能力,如何快速实现对市场变化需求的响应,支撑业务运营的可靠性,与个性化业务的支持能力以及集中环境下的运维体系。“关键是处理能力和可靠性问题,这也是我们选择云计算技术的关键所在。在可靠性方面,是选择两地三中心还是区域性中心也需要考虑,就是区域性中心也有上亿用户量,还是面临着处理能力的问题。”
U-Cloud有序推进:坚持顶层设计
对于联通这样拥有庞大IT资产,且又与业务相关度极高,在进行云平台建设上必须要有着良好的顶层设计和强大的执行能力。如何在坚持顶层设计的同时,利用云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持续优化IT服务?在项目具体推进中,中国联通CU—IT又有哪些原则呢?
首先是标准化原则:集团统一编制规划,统一制订规范,面向应用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包括组建接口标准化、服务流程标准化、资源供给标准化、应用流程标准化、调用接口标准化。(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