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电信 >

民营资本进电信:大树总是默默长成的

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赵云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12-27 09:28 
核心提示:在两三年内,如果能从移动转售业务,走到有点权利,来二次使用运营商的用户数据库(哪怕很少的部分数据也行),进而开发跟自己优势更贴近的业务方式,这才是移动虚拟运营商。

26日工信部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向首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企业发放试点批文》,但媒体报道的时候,显然有所变异,都成了“发放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一类的标题。

因此,必须纠正和澄清一点:试点批文和牌照,完全是两回事。这不是起新闻标题技巧的问题,而是涉及新闻是否属实的问题。

有关三大运营商签署移动转售业务合作的企业名单,以及工信部发放首批试点批文的企业名单,网上很容易找到,我就不罗列了。我就简单厘清下,目前媒体行业甚至整个业界,在这个新领域概念逻辑的混乱。另外一个,就是对中国电信市场所谓民资入局电信破冰之旅,做一个分析。

第一、两三年内不存在“虚拟运营商”

无论是工信部在5月17日的公告,还是三大运营商和民营企业签署的商业合作,乃至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首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企业发放试点批文”,都明确提到的是,“移动通信转售业务”,为何在媒体描述时,就成了虚拟运营商?

虚拟运营商是什么?虚拟运营商,首先应该是运营商的一种。成为运营商的标准是什么?可不是就卖卖卡号,收收钱,提供点所谓的服务,不是建一个Call Center、建一个计费系统,就算有服务了。即便前面加上“虚拟”两个字,也只能在更大程度上,和基础运营商做一个区分,轻重资产的区分。也就是说,这个虚拟两个字,更大程度上意味着,虚拟运营商租用基础运营商的网络。

电信行业人应该知道,“虚拟运营商”到今天,仍然没有一个定性的概念,它只是从“移动虚拟运营商”(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MVNO)上派生和简化出来的。而不管是工信部还是运营商目前的认定,中国的民资企业,最终取得的,已经写的明明白白了,只是“移动通信转售业务”。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如果企业是个老百姓,你从某个村(就如同运营商)手里租了20亩地,不管你种什么,只要是粮食相关的就不违规,这是虚拟运营商;如果你租了20亩地,但这20亩地不让你种,而且说明了最终你只能卖的是面粉,至于你做成什么卖、怎么卖,装在什么袋子里卖,村里不管你,你是移动虚拟运营商。而如今,村里跟你签的商业合同,就是已经做成了一张张面饼了,你能做的,就是在饼上写上个“王老二出售”,那你就是移动转售业务企业。

还说自己是什么虚拟运营商,就纯属往脸上贴金的说法了。

在两三年内,如果能从移动转售业务,走到有点权利,来二次使用运营商的用户数据库(哪怕很少的部分数据也行),进而开发跟自己优势更贴近的业务方式,这才是移动虚拟运营商。

在三四年后,哪怕能够稍微有点权利,打包运营商的固定网络资源和移动网络资源,同时跟运营商谈好相互各自的市场切分准入和非准入,才算得上虚拟运营商。

现在这些,看得到一点影子吗?完全没有吧。既然连个看到希望的影子都没有,就别扯什么虚拟运营商了。

第二、民营资本进电信,仍然是好时机

在工信部5月份出台相关要求,让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之后,曾经有过一些声音,表达过对虚拟运营商的唱衰,甚至认为过度开放电信行业,对整个行业不利。我个人很反感这种思维。这等于说,竞争性的开放市场,不见得好于垄断性的封闭市场,谁会相信呢?

姑且不论移动虚拟运营商整体的规模和盈利能力,但这个业务市场已经蓬勃发展,已经是不再需要讨论的了。而且移动虚拟运营商的数量仍然在快速增长,在2012年底,全球移动虚拟运营商的数量已经超过了600个(视定义和规模差异,也有报告称,是超过了500个),而中国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怎么就说全球范围不能成功呢?而在中国移动(微博)一份内部报告中,这个数字是1100个。

如果在一个全球32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2013年度)基础上,我们还判定说MVNO是不能成功的,那么恐怕不知道该怎么判定成功的定义了。

就中国来说,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是中国SP行业盛极而衰之后,民营资本能够在电信业(包括电信业外围的增值和服务业)最可能取得成功的第二条路了。

当然,相对于早年的SP行业而言,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可能对于进入门槛、运营能力、管理和服务能力的要求更高,所以可以玩猫腻的环节相对少一些,在那些不务正业的投机者们看来,发财机会自然是少了很多。但正因为这样,才能够真正通过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提高消费者获得服务的性价比,并促进电信行业的整体竞争激烈程度和竞争能力的提高。

虽然我们仍然要承认这样的现实,那就是现在获得批文的企业,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的获得上,主要的依据,“关系”仍然排在第一位,能力至少排到三位之后。但相信经过一段时间,还是会在市场和商业能力上,能得看出谁是真本事、谁是假把式。(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