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电信 >

电信运营商改革之路上的四大硬伤

来源:虎嗅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12-16 09:53 
核心提示:我们知道,国有企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经济主体,对于国有企业,既要谈经济效益,也要谈社会责任,谈道德血液。因此,国有企业就是政府职能不清晰在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4G牌照发放后,首先在4G品牌造势上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已经打得热闹:前者早在4G牌照发放前就将新品牌“和”的情况甚至部分细节在各种渠道曝光;而后者则展开了针锋相对的立体式4G品牌宣传(天上有飞艇,地上有黄金地段的大型户外广告,再就是旗下专业网络媒体)。显然,各大运营商都将4G布局作为未来新破局的关键。

虽然中国电信运营商的改革一直在推进,但到了4G时代,受到OTT挑战的运营商们的改革发展更加迫切,而运营商的改革道路上至少存在四大硬伤需要加以解决。

硬伤一:市场的与非市场的如何处理?

新的政府班子上任伊始就提出要进一步理顺政府职能,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我们知道,国有企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经济主体,对于国有企业,既要谈经济效益,也要谈社会责任,谈道德血液。因此,国有企业就是政府职能不清晰在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电信运营商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除了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参与竞争外,同时又承担了一些特殊的使命。普遍服务(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所谓普遍服务就是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能以承担得起的价格享受电信业务,而且业务质量和资费标准一视同仁。它传达了普遍、平等、可支付三个方面的基本含义)就是其中的一项。但显然,普遍服务并不是市场化的一种方式。对于这块,虽然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各种价值补偿机制获得补贴,但这势必对企业的管理等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有的国家或者地区也有由一家电信运营商专门承担普遍服务的做法。

因此,如何进一步区分电信运营商市场的和非市场的关系,这个显然是更高层的政府对国有企业管理的调整所决定的。作为电信运营商之一的中国电信,首先在市场化的道路推进上还要受到这个先决条件的影响。短期内市场化的效果要打折扣。

硬伤二:如何建立未来市场竞争的有效体制机制

中国电信提出“一去两化”的提法也代表了运营商总体发展方向,即去电信化、差异化和市场化。一去两化的目标就是市场化。这也是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更加突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精神”是一致的。但个人理解,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市场化与互联网化是可以画上等号的。

电信运营商除相互间的竞争外,未来面临的更多是来自互联网企业的竞争,甚至是虚拟运营商的竞争。如何建立更加适应互联网打法的体制、机制,这是运营商需要解决的问题。运营商是产业资本的打法,而互联网是风险资本的打法。电信运营商为了寻求发展突破,必然还会不遗余力地在增值业务方面加大力度,虽然笔者认为电信运营商天生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而是应该安心将做好管道作为生存第一大计。BAT已经很庞大了,但他们再庞大,相比电信运营商的体制机制来说依然显得非常灵活。

近日,有电信业专业媒体人士撰文透露,中国电信已经从组织机构上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意在通过更加集约化的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渠道能力,谋求实现新网络、新电信的目标。但我们也可以看到,组织架构的调整一直在进行,调整了这么多年仍然没有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从集团到省一级组织架构的频繁调整带来了不少负面因素,由于人事更迭过于频繁,也影响到了业务的开展。

硬伤三:体制机制创新,刀剑上跳舞,空间有限

我们也可以从运营商过往业务创新和最近一些新举措来看看运营商体制机制的艰难创新。

中国移动算是运营商的轻骑兵,当年设立的时候没有什么负担,网络是全新的。在SP业务发展过程中不满足于服务提供商拿大头,为了获得更多市场利益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业务基地化创新,事实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附带的是严重腐败问题,多年来大案要案不断;而当行业从传统SP业务向新的互联网应用升级,这种创新的不足也暴露无遗,比如移动的飞信业务等。

以中国移动这样的体量无法根本扭转竞争格局。而后来者中国电信的基地业务/公司,放到互联网行业竞争中去也都是差不多的情况。为了深化改革和创新,减少电信运营商传统大网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思维对创新型业务的束缚,有的运营商提出建立新兴业务体制机制隔离体系的新方案,旨在将传统大网业务与互联网新兴业务进行隔离,从组织架构的设置、人员聘用、考核激励等方面予以创新设计。

但是笔者分析认为这样的设计最终存在一个关键却未能解决的问题,即创新必须要有好的试错机制。我们知道,互联网新兴业务的失败几率很高,而且失败的代价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失败后的责任谁能承担?10个业务创新,1个成功、9个失败,虽然1个成功创造的价值增值可能超过另外失败的9个价值损失的总和,但另外9个失败的业务该怎么处理?这不是运营商自身能够回答的。因此,体制机制的创新,其实空间有限。(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