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电信 >

部人自述:中国电信转型 十年寸寸败(3)

来源:虎嗅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3-07 09:31 
核心提示:内部人自述:中国电信转型,十年寸寸败 从第一层到第四层,每一层都有对应的硬件产品,越到上面语义越丰富,越难以有对应的硬件产品,即使有,也是功能单一且只能成对使用,难以与其他厂商对接的产品。所以,越到高

内部人自述:中国电信转型,十年寸寸败

从第一层到第四层,每一层都有对应的硬件产品,越到上面语义越丰富,越难以有对应的硬件产品,即使有,也是功能单一且只能成对使用,难以与其他厂商对接的产品。所以,越到高层,应用类型越丰富,越需要用软件来实现。作为硬件厂商,思科够牛吧,它可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甚至各种网关,但它根本无法提供应用层所需的硬件产品。同样的道理,软件方面,微软够牛了,但它也只能提供基础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至于各种应用系统,压根就没微软什么事儿,微软也不会瞎掺乎。这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跟你服不服没关系,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没关系。作为通信管道的中国电信如果不能在哲学上认识到这一点,无论投入多大人力物力终将竹篮打水一场空。

四、视频!视频?

曾几何时,人们翘首以盼的3G杀手级业务是视频通话。但如今视频通话早已引发不了人们的兴趣。

三年前,我拜访过中国电信广东研究院的多媒体通信实验室,看到在座机上有一块5~7寸显示屏用于视频通话,当时叫彩E终端,价格昂贵。当时的说法是实验网已经开通,一年后商用。这些年过去了,采用ARM架构的7寸PAD价格只是彩E终端1/10不到,比最初来电显示的话机还便宜,我想彩E价格不是原因,使用习惯也不是原因,根本原因在于视频是信息沟通方式的画蛇添足。

大概是从2006年起,中国电信大规模介入平安城市治安视频监控。那时C网牌照还没拿到,业务增长缓慢,而平安城市建设政府大量投资,对于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周期短见效快。但2010年以后,手机放号步入快车道,加上维护麻烦,政府投入高峰已过,中国电信在城市视频监控方面逐步退出。

我以为中国电信至今没有认识到视频监控对于电信转型的意义。视频监控将原始图像从一个地儿完整地传送到另一个地儿,不像拍电视需要后期制作,这不正是运营商的本质工作吗?随着高清时代的来临,如果视频监控的编解码、存储标准、设备结构统一,中国电信还是应该在视频监控方面深耕细作。视频监控有点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的感觉,在云计算环境下,结合智能图像分析技术,为用户提供可快速搜索和报警提取的高端服务,我认为远比宣传通过手机看视频更有吸引力。

五、流量经营

终于进入2012年了,终于1000元能够买到双网双待双核双摄像头4.5寸大屏的智能机了。流量一下子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好像言不称流量都不好意思在体制内混。

如果说第一波固网语音IP化,中国电信的封杀手段还算具有还手之力的话,那么第二波,针对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对短信、语音的侵蚀及流量的消耗,中国电信甚至没想好招架之功。以流量的字节或时长收费,以简单的手机放号(数量的增加)换取流量收入的增长,只能在管道里越沉越深。这样的流量经营,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中国电信显然不愿意走固网宽带包月的老路,因为傻子也算得出手机数量是宽带数量的数倍。所以,无线宽带甫一问世,电信就想从源头上改变包月策略。但我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成功,本质上不是无线对有线的成功,而是智能手机对个人电脑的成功,否则不能解释黑莓和诺基亚的衰退。因此,流量经营也不仅仅是无线流量的问题,而是包括有线流量在内,对整个流量体系进行分类重整的问题。

而且,流量和语音短信不同,语音短信是点对点人与人直接的双向沟通(语音是同步,短信是异步),流量是什么?在IM时,流量与语音短信无异(表现为准同步),其他用途时,流量是人与机器或机器与机器的沟通。

目前这种粗放的流量经营思路,就是单纯的放号,每放一个号,就多增加一份流量,套用前段时间调侃中国移动的G3就是3G,那国美就是美国了。这样的流量经营迟早会陷于与有线流量一样包月的增量不增收的尴尬境地。

从上面OSI七层模型可以看出,流经最底层(1~3层)的流量对于运营商的网络,或者说对于管道而言是无差异的,但由于数据封装的标识,管道是能够区分得开不同的数据流(比如腾讯公司和证券公司,是IM会话还是证券交易,不一样)。运营商不愿沦为管道工,很大一部分缘由是因为腾讯情结。因为QQ和微信既抢了运营商立命安身的语音和短信,又无偿占用了大量的流量。但我完全不明白运营商恨腾讯的理由。公开资料显示,腾讯2012年营收450亿左右,应该和广东电信差不多。且不说腾讯的市值早已超过中国电信,就算中国电信并购了腾讯,电信每年也就多了450亿的业务;而且这450亿还完全不是即时通讯带来的,这450亿大半是游戏收入,中国电信怎么不去恨巨人?怎么不去恨网易?(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