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LTE >

日本LTE发展步入成熟期 移动互联网成运营商竞争新焦点

来源:通信世界网 作者:武晓锋 刘睿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4-02-18 14:33 
核心提示:为了平衡竞争格局,促进运营商充分竞争,日本于2006年10月实施移动号码(小灵通除外)双向可携制度,移动用户不改变电话号码即可更换移动运营商,即携号转网,这推动了日本市场运营商的充分竞争。

2009年日本LTE牌照发放;2010年12月,日本第一大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正式推出品牌为“Xi”的LTE移动通信服务,4G进入启动发展期;2012年KDDI、SoftBank相继推出LTE通信服务,三大全业务运营商LTE业务竞争开启,4G智能手机纷纷上市,推动日本4G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进入2013年,日本4G市场加速发展——运营商全速推进网络覆盖升级,4G智能手机均价持续下降、加速普及,数据流量成为4G资费核心,日本三大运营商开创的移动互联网生态体系不断完善。与此同时日本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创新仍在持续,O2O、大数据等成为业务发展的新推动力。

10年成熟产业链奠定4G基础

从1995年开始,日本的移动用户数进入快速增长期。2001年5月,NTT docomo开始FOMA WCMDA 服务,2002 年12月 开始CDMA 2000 1X 3G服务,日本开始迈入3G时代。

2006年,NTT docomo用户数份额达56%,而新进入移动通信市场的SoftBank 用户数份额为17%,3G用户数份额仅为6%。为了平衡竞争格局,促进运营商充分竞争,日本于2006年10月实施移动号码(小灵通除外)双向可携制度,移动用户不改变电话号码即可更换移动运营商,即携号转网,这推动了日本市场运营商的充分竞争。

同时,docomo加强内容资源建设,实施应用平台i-mode的水平资源整合。KDDI通过构筑PC端与手机端融合的唯一门户,来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移动互联网内容。SoftBank则在互联网服务方面和传统互联网商进行合作,并和微软、阿里巴巴合作为用户提供邮件和电子交易服务,并与苹果合作,积极引进iPhone。2010年,日本的3G用户数达到1.09亿,约占手机用户的97.2%,3G市场发展进入成熟普及阶段。

3G时代,docomo、KDDI运营商业务已经完成从话音、E-Mail基础通信到视频音乐、新闻搜索等信息服务,再到移动支付、医疗、安全等个人服务的业务转变。而以互联网业务为主的SoftBank也在逐步完善移动联网业务布局的同时,加强网络覆盖、完善运营体系,向全业务移动通信运营商转变。日本运营商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移动通信运营体系。相对平衡的市场竞争格局,为LTE业务发展奠定了基础。

频谱适时发放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2009年5月,日本电信监管机构——互联网及通信总务省(MIC)向NTT docomo、KDDI、SoftBank、EMobile批准了4个涉及LTE技术的频谱许可,集中在1.5GHz和1.7GHz两个频段。1.5GHz频段上划分的频谱有3个:软银和KDDI各自获得了一个2×10MHz的频谱许可,NTT docomo获得了一个2×15MHz的频谱许可。1.7GHz频段上划分的频谱有1个:E-Mobile获得了一个2×10MHz的频谱许可。在3G时代,NTT docomo、SoftBank、EMobile采用WCDMA标准,而KDDI采用了CDMA 2000标准,LTE牌照的发放,标志着日本的无线宽带开始向LTE统一标准迈进。

在日本,移动通信频谱分配和牌照发放由互联网及通信总务省(MIC)负责,运营商提交频谱申请,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查,在接收到来自于委员会的通过报告后,MIC发放频谱分配许可。运营商要向MIC支付无线频谱使用费(200日元/基站,9500万日元/MHz/年)。2012年2月,日本总务省将900MHz无线电频段分配给SoftBank,新分配的900MHz频段具有较好的绕射性能,价格为每年100万日元/MHz。同年7月,日本电信部门将700MHz频段的无线电频谱块分配给NTT docomo、KDDI和eAccess,用于其提供移动宽带服务。新频段的分配降低了用户的迁移成本,对日本LTE容量与覆盖均具有重要意义。

运营商加速LTE网络覆盖

NTT docomo拥有 2GHz、800MHz、1.7GHz、1.5GHz四个LTE频段,同时将于2015年1月推出基于700MHz的LTE网络服务。截至2013年3月,docomo LTE基站数已达2.4万,而到2013年12月,LTE基站数已达4.5万。按照docomo的规划,2014年第1季度,这一数量将达5万。同时,docomo开始不断提升高速网络覆盖。2014年3月,75Mbps基站数量将达4万个,112.5Mbit/s网络服务将覆盖300个城市,而这一数字在2013年9月已达180。与此同时,docomo已于2013年9月启动150Mbit/s网络服务,并于2014年3月目标建设500个基站。

KDDI在3G时代选择了相对成熟并且以平滑演进特性而著称的CDMA 技术,CDMA2000 1X,凭借CDMA 良好的后向兼容、平滑演进特性,KDDI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低成本实现了网络部署和升级。

2008年,KDDI、英特尔等六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基于WIMAX标准的UQ Communication, UQ WIMAX网络定位于 LTE FDD/3G的“纯数据补充网”;2009年7月UQ 开始商用服务。WiMAX可以提供稳定且高速数据服务。2012年10月,WiMAX Forum 推出“WiMAX Release 2.1”,其最受瞩目的改变即是增加对TD-LTE的支持。日本总务省于2013年7月将2.5GHz频段追加释出的20MHz频谱全部分配给UQ WiMAX,10月 UQ在东京等部分地区启动110Mbit/s的WiMAX 2+(TD-LTE)服务,发布了Wi-Fi WALKER WiMAX2+”(HWD14)便捷式路由器。

KDDI不断提升网络覆盖,推动LTE业务发展。其 4G LTE服务采用以800MHz为主、1.5GHz及2.1GHz为辅的频段。截至2013年6月初,其800MHz频段的4G网络(提供75Mbit/s最高速度)已覆盖97%的人口;达到37.5Mbit/s速度的2100MHz频段LTE网络已覆盖71%的人口,而峰值速率为75Mbit/s的2100MHz频段LTE网络则已覆盖20%的人口。

SoftBank通过2006 年收购Vodafone 的日本移动业务资产,成功切入移动通信运营市场,并成为日本第三大电信运营商。通过无线网络质量的快速改善,且进行超前的网络部署,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2010年,SoftBank Mobile 兼并WILLCOM,于2012年2月推出兼容TD-LTE标准的AXGP网络,提供4G数据通信服务,推出了名为SoftBank 4G的新服务;7月启用基于900MHz频段的移动通信服务,9月正式推出基于LTE FDD的4G LTE移动通信服务,名为SoftBank 4G LTE。10月,其通过股权交换收购日本第四大移动运营商eAccess,获得后者 1.7 GHz band的频段资源。截至2013年3月,SoftBank已经有2.1万个基站,同时兼容eAccess和SoftBank的LTE网络,进一步扩大了LTE的用户量,提升了在LTE市场的竞争力。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流量压力,截至2012年3月,SoftBank的 Wi-Fi接入点已经扩展到25万个。

智能手机激活4G市场

日本4G市场发展初期,NTT docomo提供USB的上网卡终端,后来逐步提供MiFi(4G-WiFi无线路由)终端、手机和平板电脑。在4G商用一年之后的2011年11月,NTT docomo推出了可以支持CSFB、可提供语音业务的LTE智能手机、并在随后的3个月内,共计推出了4款智能手机、3款平板电脑,LTE用户随之快速攀升。

2012年,随着NTT docomo、KDDI、SoftBank联合手机厂商集中发布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拉动4G智能手机份额急剧上升。GfK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日本智能手机市场4G智能手机零售量占到2/3以上;同时,4G市场竞争推动智能手机均价开始下降。(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