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LTE >

三大运营商各怀心思迎“4G”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王辰越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7-03 09:10 
核心提示:在3G时代初期,监管部门分给中国移动的TD-SCDMA制式明显比其他两个兄弟的WCDMA和CDMA2000的技术成熟度差很多,因此,中国移动在3G竞赛中略逊一筹。不过中国移动却早早在各地启动了TD-LTE的试验,并积极推进TD-LTE的商用进程。

5月17日,一则未经证实的消息在通信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工信部已拟定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牌照发放方案:先向三大运营商统一发放TD-LTE(即分别使用两个不同频率进行发送和接收的4G技术)牌照,如果运营商还想建设FDD(即使用同一频率进行发送和接收的4G技术)则需另外向工信部申请,FDD牌照发放将晚于TDD。

而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曾表态“4G牌照年内发放”。这一次传闻更让人们坚信这一4G商用的具体方案已经确定。

对此,长期致力于推动TD-LTE技术在中国发展的TD产业联盟(TDIA)秘书长杨骅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相对于FDD,TD-LTE更适宜移动互联网的长远发展,在中国建设4G网络初期,建立统一的TD-LTE市场很有必要。”

其实,4G在国外早已商用多年,在布局上,中国已严重滞后了。那么牌照迟迟不发,究竟卡在哪儿了呢?所谓的TD-LTE和FDD之争背后究竟又另有什么玄机?

要自主研发还是要迅速获利?

如果TD-LTE真成为三大运营商的必选项,那中国移动(0941.HK)多年的苦心就没有白费。

在3G时代初期,监管部门分给中国移动的TD-SCDMA制式明显比其他两个兄弟的WCDMA和CDMA2000的技术成熟度差很多,因此,中国移动在3G竞赛中略逊一筹。不过中国移动却早早在各地启动了TD-LTE的试验,并积极推进TD-LTE的商用进程。

率先布局TD-LTE对中国移动意味着什么?一位中国移动研究院的内部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道出了实情:“在4G时代抢占先机,是中国移动弯道超车的唯一方式,如果TD-LTE能够尽快商用,将会弥补中国移动在3G时代技术和网络上的不足。到时候运营商之间比拼的就是纯粹的服务和品牌了。”

2012年8月1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视察了中国移动在各地的TD-LTE基站建设情况之后表示:未来TD-LTE将占据国内4G市场半壁江山,达到国内市场的三分之二。这句话给中国移动吃了一颗定心丸。

和中国移动的态度不同,中国联通(600050)(600050.SH,0762.HK)是FDD制式的忠实拥趸,公司董事长常小兵对这个问题的表态立场鲜明:中国联通将坚定不移地走现有技术路线,即FDD制式的4G网络。

常小兵对于3G到4G的演进路线早就有自己的如意算盘。比起TD-LTE,FDD早已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多年,在技术上已非常成熟了。前者虽然具有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但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比例却微乎其微,技术成熟度和FDD不可同日而语。(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