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4G体验无机可用:国内厂商或可趁势赶超
尽管4G牌照还没发下来,TD-LTE网络也还没有完成全部的覆盖,中移动仍于近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3个城市启动4G体验用户招募。目前已开放上海、天津、福州、厦门和成都的用户报名。中移动每次宣传均声势浩荡,但鉴于4G机型的匮乏及4G服务尚不完善,这将对用户感知造成不良影响,大范围内展开的体验活动或面临尴尬。
中移动4G体验无机可用
据报道,继上海、天津、福州、厦门和成都后,中移动6月中旬再于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等8个内地城市,推动4G体验用户招募计划。据悉,使用中移动服务一年以上、近三个月的月均消费大於50元人民币、月均上网流量大於50M的客户,只需预缴500元人民币按金,即可领取一部4G终端试用4G服务。据了解,此次招募提供的终端主要是包括数据卡、MiFi、CEP网关等三大类,数据卡和3G上网卡是很类似的;MiFi可随身携带,能够将4G信号转为Wifi信号;CEP适合有线宽带,WLAN接入不变的中小企业,类似无线路由器,但可以随时移动。《南方日报》记者曾做过对比试验,使用CEP终端的速度将普通家用宽带提高了10倍以上。
纵观媒体报道内容,中移动此次大规模开展的4G体验活动显然无机可用。中移动提供的4G终端尽管可在如手机、PC、便携等终端上使用,但仍缺乏手机等终端产品的依托,用户感知受影响是必然结果。毕竟网速提升并不能真正体现4G优势,高网速并不代表4G。
牌照及技术门槛致4G手机发展缓慢
据悉,中移动有望于7月向用户发放4G手机。年内将推出千元以内的TD-LTE手机,预计到9月有可能超过20款的TD-SCDMA手机上市。其中包括4G的TD-LTE手机,价位从500到5000元不等。4G手机终端迟迟未露面,对中移动力推4G应用来说也只是“卖吆喝”,用户能不能因此买账是个未知数。究其4G手机终端匮乏的原因,无非以下两点。
首先,国内4G牌照发放时间尚不明确,因此,牌照问题已成为目前制约国内4G/LTE终端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牌照发放的时间表,对于运营商获取牌照的类型也是猜测不断。猜测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国移动是单独做TD-LTE,还是两家运营商一起做TD-LTE。尽管对于采用哪种技术组网,三家运营商的态度很明确。中国移动认准发展TD-LTE,目前已在国内15个城市铺设了基于TD-LTE技术的4G试商用网。而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一再强调,将坚定不移地走FDD-LTE路线,无意于同时运营FDD-LTE和TD-LTE两张网络。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曾表示,中国电信希望获得FDD-LTE牌照,如果政府部门不发给FDD-LTE牌照,中国电信会考虑向中国移动租用4G网络。但在最终类型明确之前,手机厂商还是对此保持观望态度。
其二,TD技术门槛高。目前TD-LTE芯片厂商不少,但是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综合性技术不过关。这是因为中国移动要求TD-LTE手机实现五模十频,“五模”指要同时兼容GSM、CDMA、TD-SCDMA、WCDMA、TD-LTE。很少有芯片厂商能做到这一点,例如TD-SCDMA芯片厂商对CDMA和WCDMA技术不熟悉,而高通又对TD-SCDMA技术不熟悉。芯片拖后腿,导致TD-LTE手机迟迟未能研发成熟。
客观因素导致4G手机终端发展不如预期,但在智能手机高度普及的今天,用户对终端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只有当终端问题得以解决之后,LTE才会真正跨入高速增长期。(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