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LTE >

TD-LTE产业链逐渐扩大 国产芯片厂商需向28纳米突围

来源:通信世界网 作者:梁辰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05-13 14:35 
核心提示:因此,除了已有商用产品发布的华为海思和中兴微电子外,其他基本用于数据卡。这是因为数据卡主要用于Wi-Fi环境下的数据传输,对整个运算和芯片设计的技术要求低一点,而手机最低也要达到28纳米。

当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日渐流行之时,4月2日,展讯宣布其两款双核智能手机平台实现商用并通过中国移动入库测试,但是公司市场方面工作人员在对外宣传上,显得相当谨慎。

不过,展讯市场推广总监周伟芳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对媒体表示,展讯芯片占据中国移动2012年TD-SCDMA手机出货量的五成以上。而按照54%的市场占有率粗略估算,预计展讯2013年的出货量将超过7000万部。

从市场数据来看,由于3G已经开始占据市场主导地位,TD-SCDMA终端增长迅猛,一举超过WCDMA终端的销量。此外,由于4G牌照预计将在2013年底或2014年初颁发,受这一市场消息利好,TD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中国芯片企业也将从中受益,展讯销量增长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市场逐渐形成

“TD-SCDMA将成为2013年终端市场增长的亮点。”GfK(中国)研究经理任燕表示,2013年市场仍将以TD-SCDMA为主,从技术成熟度和中国移动的发展重点来看,TD-LTE产业将在2015年形成规模。

GfK(中国)数据显示,2012年TD-SCDMA终端销量达到5600万台,其预测2013年将达到1亿1500万台。

事实上,TD-LTE的发展显得更加主动。与TD-SCDMA时代不同的是,从一开始三星、LG、HTC、诺基亚等国际终端厂商就加入TD-LTE,并有明确的产品发布。虽然与FDD-LTE相比在全球市场仍有一定差距,但是与TD-SCDMA相比,国际化程度高出很多。

2013年2月,TD-SCDMA终端市场份额首次超过WCDMA,成为中国市场最大的网络制式,这也为TD-LTE培育了产业链,因为后者的发展需要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配合。

至于电信运营商方面,TD-LTE的国际化也显逐渐走向成熟。目前,其已在全球13个国家14个运营商实现商用,而TD-LTE走出去战略将带着中国芯片厂商和手机整机厂商走向国际化市场。

因此,对于TD芯片市场的发展,IHS iSuppli半导体首席分析师顾文军表示主要存在三个机遇,即中国移动的TD-LTE商用、4G牌照的发放,以及相关产业政策或将出台,引发产业投资热。

不过,TD-LTE全球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并扩大,目前已经包括了超过10家系统设备厂商、超过18家芯片厂商、10余家测试设备厂商,以及50多家终端厂商。

分析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预计,在2013至2014年,TD-LTE基站数量可能会超过40万,考虑到中国移动超过7亿的用户规模,中国TD-LTE市场的启动对芯片厂商意味着巨大的机会,尤其是展讯、联芯科技等中国企业将从中受益。

事实上,有消息称,中国移动于近期启动了4G终端相关招标,而华为、中兴、三星、酷派约七款产品成功入围。根据采购计划,中移动采购数据类TD-LTE终端16万部,其中MIFI约3万部,CPE约10万部,TD- LTE手机约1万部。

在科通芯城执行副总裁朱继志看来,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链发展逐渐成熟,中国终端制造会带动上游芯片厂商向上发展。

数据卡先、手机终端后

“目前国内厂家在TD-LTE里面的发言权还很弱,在标准的制定,专利的拥有上面很少。”顾文军告诉记者。

从国内芯片厂商市场出货量来看,目前最大的是展讯,其次是联发科,其他厂商的出货量很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从展讯和联发科来看,这两个厂商仍然将主要精力放在TD-SCDMA上,并非TD-LTE。因此,对于国产芯片厂商来说,保守的策略是目前面对市场的唯一方式。

对此,任燕解释称,从技术投入方面来看,展讯和联发科的策略一直是重点放在成熟市场,所以TD-LTE多模芯片对这两家来说是2014年的事情。

从终端层面来看,目前国产TD-LTE芯片技术成熟度与国际品牌有较大差距,主要是华为、展讯等少数厂家。顾文军表示,在这个领域,目前国内芯片几乎没有和高通竞争的实力。可以看到的是,做4G基带芯片的创毅视讯因为其收入下降原因,今年中止了在创业板的IPO审查。(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