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移动互联网 >

马化腾亲自站台!微信二季度又有大动作(2)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叶晨晖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22-01-22 11:26 
核心提示:那么到底哪些车企表达了微信上车的强烈呼声呢?我们来看看跟腾讯已经达成AI in car车联方案合作的企业名单就知道了:一汽、宝马、广汽、长安、吉利、东风柳汽等都是腾讯的密切合作伙伴,这个阵容就是马化腾高调宣布

那么到底哪些车企表达了微信上车的“强烈呼声”呢?我们来看看跟腾讯已经达成“AI in car”车联方案合作的企业名单就知道了:一汽、宝马、广汽、长安、吉利、东风柳汽等都是腾讯的密切合作伙伴,这个阵容就是马化腾高调宣布车载微信计划的底气所在。

从思路上、战略目标上来看,腾讯进军汽车产业互联网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车载微信,则是腾讯切入汽车产业,抢占汽车产业互联网制高点的有力条件。

汽车全部靠语音操作

微信,作为一款拥有十多亿活跃用户的社交软件,受到大众的一致认可和喜爱。今年年初,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宣布微信用户量已超10亿。作为真正的“国民级应用”,微信“上车”的消息一有风吹草动就引发关注,对于整个汽车产业而言也是“望眼欲穿”,可车载微信却一直处在“千呼万唤出不来”的状态。

在驾车时使用微信,或给行车增加不安全因素。目前大多数用户对移动互联网APP依赖度较高,驾驶环境也是重要的手机使用场景,于是车载APP的问题一再被摆上台面。“以微信为例,操作这款APP需要眼手并用,肯定会给驾驶增加不安全因素。”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吴沈括表示。

为了解放手眼,语音交互成了最直接的解决方案。马化腾表示,“我们还考虑设计用户状态提示,当收发消息时系统可以快速转换为微信通话。同时,为保障驾驶安全,语音交互还能帮助用户进行地图导航设置。”

仅把“看”改成“听”,就能彻底解决安全问题吗?据了解,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车载APP出台相关安全规定,尚无法判断语音交互技术会给驾驶带来何种不安全因素。

背后是整个车联网生态链

微信与汽车的结合,无疑会丰富车联网的生态。马化腾认为,互联网的下半场必然是产业互联网的世界。如何将微信、QQ等目前10亿级别的C端月活用户,与B端应用实现有效的连接,是腾讯一直在思考的课题。显然,进军ToB的汽车产业并占据汽车互联网的制高点,是腾讯经过深度思考后作出的发展方向之一。

当然,腾讯的野心不会仅仅满足于让用户能在开车时用微信。马化腾在演讲中特别提到了微信平台上小程序的作用。通过微信以及小程序的丰富功能,腾讯将能在车载场景里为用户带来包括音乐、资讯等数字内容产品,也能以一整套O2O生态帮助车企整合价值链。

另外,腾讯还可以将高精度地图、模拟方针、数据服务等向车企开放,让他们利用腾讯的整套“工具箱”去建立各自的车联网云平台和超级大脑。长远而言,腾讯甚至计划把自动驾驶技术平台也开放给车企。

然而一直专注于个人社交应用的腾讯微信,在与智能汽车系统的结合上仍然是有差距的。众所周知,智能汽车所需要的语音交互情景包括智能硬件操控、停车、加油、车险、交通、救援、充电、通信娱乐、账号、云平台、支付、餐饮、自驾游等等。而那种只能完成聊天对话,并顺带完成一些智能硬件操控的系统,并没有触及到用户的根本痛点。(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年-2022年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