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移动互联网 >

智能音箱“地下江湖”:生于风口,死于浪潮(7)

来源:智东西 作者:寓扬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7-11-07 10:35 
核心提示:然而通过智东西的观察发现, 这些出口海外的产品大多还是走的底端路线。一个典型的对话是,我们接入了亚马逊Alexa,我们的成本更低,卖的价格比亚马逊Echo更便宜。而这某种程度上,我们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中下端,还

然而通过智东西的观察发现, 这些出口海外的产品大多还是走的底端路线。一个典型的对话是,“我们接入了亚马逊Alexa,我们的成本更低,卖的价格比亚马逊Echo更便宜”。而这某种程度上,我们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中下端,还是延续靠销量盈利的思路。

今年北京时间9月28日凌晨,亚马逊一连发布3款智能音箱,但New Echo的用户评分远低于之前的Echo和Dot,可见随着用户对智能音箱认知的提升,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语音交互上,开始更多考虑产品体验。如果想要做外销的国内公司,不充分考虑外观设计、音质等因素,只是靠低价的策略,未来也可能会“碰壁”。

国内互联网巨头对深圳的影响也是两面的。一方面随着小米音箱299元杀入市场,以及阿里京东开启的智能音箱价格战,再加上国内智能音箱的市场销量,直接限制了更多玩家入局的可能性。巨头的大战使行业的利润变得微乎其微,中小厂商又怎么可能有机会和巨头正面竞争呢。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巨头语音技术的成熟,也给更多深圳的方案商提供了机会。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厂商可以借助方案商将产品本土化,与之相应的芯片商、方案商以及代工商都会获得更多元的利润。

只能说,当下国内的智能音箱市场还处于早期,行业发展不成熟。当下巨头将智能音箱当成了自己的“练兵场”,用来打磨语音技术,从而构建整个生态。随着国内语音平台的成熟,更多的机遇和竞争也会随之到来。

结语:智能音箱“地下江湖”

通过对深圳智能音箱产业链的调查,我们尽可能的触及智能音箱“地下江湖”的全貌,发现以下结论:

1.国内智能音箱市场还处于行业初期,做国内智能音箱品牌的玩家仅有数十家,行业准入门槛较高。随着国内巨头把智能音箱当做打磨技术的一个练兵场,掀起的价格战,又大大提升了市场的准入门槛,许多企业望而却步,国内智能音箱生存土壤不容乐观。

2.整个国内智能音箱产业链呈现“金字塔”结构,核心玩家不过上百家,收割头部利润,而广阔的配套产业以及底层的被排除在智能音箱链条外的中小音箱代工厂则数千家以上,隐没在产业链的底层,赚着微薄的辛苦钱。

3.随着亚马逊谷歌语音助手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他们走向外销之路,这波企业已近百家,并且还有不断增多的企业以及产品即将出口海外;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但这些产品走的大多是低端路线,随着国外用户产品体验的提升,能否真正占领国际市场仍是一个未知数。

4.数千家数十万人的传统的中小音箱厂目前无力参与智能音箱产业链的分工,随着音箱产品的升级换代,行业将面临洗牌,许多中小音箱工厂前途堪忧。(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