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移动互联网 >

运营商想要去电信化拥抱互联网?没那么容易

来源:无际通信 作者:无际通信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7-06-09 11:54 
核心提示:顺应互联网科技时代变革,寻求多元化创新性的产业格局。就如韦乐平强调的:“所谓去电信化不是抛弃电信的一切,而是哲学意义上的扬弃,在保留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要抛弃的是过时的、过分的、不必要的累赘和禁锢,轻装上阵,才能顺利实现转型。”不过,在面对

在中国的通信发展史中,电信运营商一直都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处于产业链的中心。不过在经历了互联网产业变革之后,运营商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OTT行业对传统业务的冲击,已经完全瓦解了运营商在语音、信息、视频、游戏等方面的优势,而运营商只能被迫管道化。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中国电信前总工程师、现工信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韦乐平率先提出运营商要“去电信化”,或许这是运营商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

去电信化是指改变传统电信运营商的思维模式,顺应互联网科技时代变革,寻求多元化创新性的产业格局。就如韦乐平强调的:“所谓去电信化不是抛弃电信的一切,而是哲学意义上的扬弃,在保留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要抛弃的是过时的、过分的、不必要的累赘和禁锢,轻装上阵,才能顺利实现转型。”不过,在面对产业链转移、增值业务边缘化、网络流量压力等多重考验下,运营商想要去电信化,恐怕没那么容易。

其实在互联网浪潮席卷电信业的同时,运营商也在不断追随浪潮,推出了一些互联网模式的产品。例如中国移动推出的飞信、中国联通推出的沃友都没有在即时通信领域掀起大浪,还有中国电信与网易联合推出的“易信”,虽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突破了一亿用户的大关,但在后续的情况始终不温不火,与微信相比更是毫无招架之力。在新型通信模式上的失败对运营商的打击的确不小,毕竟做通讯应该是运营商最拿手的事,无论是在用户、信道还是其他方面,运营商都有足够的优势,而之所以失败,5G通信相信还是运营商没有真正的了解互联网,以固有思维去认知新事物,不仅难以抓到其中的精髓,勉强渗入也只能是失败。

不过在即时通信上失败的运营商并没有死心,他们马上就转战到了移动支付领域。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迅速,主要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运营商想要从中抢夺市场颇具难度。不过好在运营商依靠庞大的产业链资源以及雄厚的经济实力,依然在移动支付市场打开了自己的一小片天地。中国移动的“移动和包”注册用户超两亿,中国电信的“翼支付”预计2017年交易额超1.2万亿,中国联通“沃支付”预计2018年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但是在看似红火的成绩背后,运营商的移动支付依然面临着困局。中国移动主要聚焦于公共交通等方面,战略定位不高;中国电信虽然定位于“支付+金融”,但与互联网移动支付定位具有相似性,局限性大;中国联通的“沃支付”无论从推广还是市场份额上还都不具有竞争力。

所以运营商想要去电信化,拥抱互联网,并不是单纯的依靠“产品”就可以的。而且运营商切入互联网,就必然会导致原有的行业界限被打破,运营商在面对互联网模式的新型产业上,不具有任何优势。反而会加剧现有增值业务的边缘化,也会加速运营商沦为管道的悲剧。反观互联网行业进入通信业,例如OTT产业,具有很强的侵略性,业务融合将会导致这种侵略性愈加强大,运营商很可能会在自己原有领地失守,结果得不偿失。

因此,运营商想要做到“去电信化”拥抱互联网,进行产业融合,就必须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思维。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互联网模式的产品,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运营商的困局,在这场传统与革新的战争中,运营商就只能沦为炮灰了。

作者简介:无际通信,专注通信业价值观点,无际(5G)通信,迎接通信未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融合网立场。如对本文有异议,请及时与融合网值班编辑联系与沟通。)

(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