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转型与OTT施压 运营商加速基地公司化
移动互联网对传统运营商的冲击在诸多数据中不断具化:工信部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移动短信发送量达到8973.1亿条,同比增长2.1%。按照去年我国手机用户增长11%来计算,相当于人均短信发送量下滑了9%左右。更有报道称,腾讯与PCCW Mobile(香港电讯)推出微信8元不限流量包月套餐,坐拥3亿用户的微信一旦商业化无疑将激发业界想象空间。
面对OTT业务不断壮大带来的挑战,过去一年,运营商的转型已快马加鞭。一方面,运营商在自身机体内不断注入更多的互联网基因,加速旗下各大业务基地的公司化进程。另一方面,运营商秉持互联网公司开放合作的态度,不断拓宽合作伙伴的范围和渠道。2013年伊始,运营商基地转型动作频频,通信行业政策大年的转型大幕已经拉开,在虚拟运营、4G、宽带市场等一片混战中,把控产业链主导权至关重要,对于运营商而言,尽快完成以数据业务为核心的业务模式转换显得更加急迫。
运营商基地公司化转型提速
三大运营商在过去一年纷纷踏上移动互联网之路。如今,运营商在基地公司化上仍动作频频。
中国电信在基地公司化方面走在前列,八大基地中天翼视讯、爱游戏、天翼阅读相继步入公司化运作。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天翼视讯继去年6月完成重组及首轮私募后,已于2012年实现盈利,计划今年进行B轮融资,并将视市场情况尽快启动国内上市进程。此外,中电信还在去年3月启动上海创新孵化基地项目,成立独立云计算公司,推进云业务专业化运营。5月,成立国内运营商的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天翼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而中国移动正抛弃首创的基地模式,转而推动各大基地公司化。在去年底召开的“2012中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移动总裁李跃称,中移动正向集中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旗下九大基地将全部向专业化公司运营迈进,目前中移动正筹建移动互联网公司和物联网公司,预计2013年完成。此前,中移动已成立了四家专业化公司:国际公司、终端公司、政企公司和财务公司。
中国联通方面,去年初,中国联通网络分公司变身独立运营的网络子公司,集团信息化部变成信息化事业部。4月,中国联通支付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此外,据报道,中国联通云计算公司已开始运营,主要从事联通云平台产品的营销推广工作。
行业趋势与OTT业务双向施压,调结构成重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产业边界模糊,电信业原有的围墙被拆除,互联网公司、设备商等从原来的内容提供者、终端制造者,摇身一变成为觊觎运营商市场蛋糕的竞争者,而原先具有产业链主导地位的运营商越发沦为管道。在此背景下,转型移动互联网,发展数据业务既是外部竞争压力使然,也是运营商顺应行业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当前,OTT业务被视为运营商的最大威胁。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业务凭借免费、便捷以及优质体验异军突起,对传统电信业务的影响不容小觑。这从运营商短信业务受到的冲击可见一斑。欧文咨询公司报告称,随着大量智能手机用户转而使用免费短信应用软件,至2012年底,全球电信运营商将损失230亿美元短信收入。微信等的杀伤力还不止于此,其已具备语音和视频通话等功能,最新推出的微信4.5测试版拓宽了语音交互功能。这无疑将进一步动摇运营商的根基。此外,OTT业务还能加载地理位置服务等多种增值业务。
而电信行业发展趋势是促使运营商改变当前业务结构的最大原因。据爱立信预测,2018年前全球移动数据流量每年将增长一倍。工信部数据显示,在2012年10762.9亿元电信业务收入中,非话音业务收入5322.1亿元,增长16.9%,占电信业务收入比重升至49.5%,今年有望首超话音业务。
推动业务结构重心向数据业务转换迫在眉睫。在2013年工作会议上,调结构成为三大运营商的关键词。中电信提出推进业务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创新力度,拓展新兴领域。加快建设智能管道,加快建设综合平台,加快拓展新兴业务,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中联通提出全力实现重点业务快速发展,积极启动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服务转型;中移动则提出狠抓转方式调结构,狠抓新业务发展,形成新型产品和特色业务体系,有效应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竞争,打造新增长点。(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