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确立银联标准:中移动3年抗战告败
“目前移动支付标准已经基本确定为银联标准。”银联总裁许罗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之间长达3年之久的标准之争告一段落。
中移动和它的“盟友”浦发银行力推2.4G赫兹标准失败,三年前的美好图景也随之变得支离破碎。
值得一提的是,同时,光大银行宣布与中国银联签署移动支付战略合作协议,银联同盟再添新成员。
为何中移动输了?
“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上海一名在移动支付领域从业多年的资深人士表示。
三年前,中国银联推出了国际市场上通用的13.56MHz移动支付标准后,中国移动自主研发了2.4GHz技术标准。在标准的争夺中,中移动和银联各有优势,也各有难题。
中移动所提出的2.4GHz标准独树一帜,是中国主导的技术标准,但难点是已存在的金融基础设施并不支持,中移动标准需要大量地改造现有的机具设备。
银联标准在支付工具上广有基础,目前银行、金融等机构布点的POS机等终端大都基于13.56MHz技术,采用银联标准不需要对现有机具进行过多改造。银联标准的天生缺陷在于,用户使用手机支付业务必须更换为特制的手机。而中移动标准下,用户只需要更换一个特制的带有射频的支付SIM卡。
“从安全性来说,13.56MHz的标准要好很多,也是世界上主流的通行的标准。”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移动的模式,是因为在现有的环境下采用手机换卡的方式更加方便,就去找了个过渡的技术,其实是比较短视的。就像当年DVD还不行的时候,市场上去搞了个VCD,但最终还是会回到DVD的模式。”
并不被看好的2.4GHz技术标准,中移动为何要一意孤行?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移动的行为更像是在“赌”,如果赌赢了,以后在移动支付领域就占领先机、一家独大。
然而,也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中移动和浦发搞2.4G版方案的时候,遇到很大的阻力,联通和很多银行都上书发改委去抵制。想要一家独大的难度不小。”
三年争夺战,步步退败
起初,中移动对争夺移动支付标准踌躇满志。
2010年10月,中国移动斥资400亿资金入股浦发银行,为进军移动支付布下最大一颗棋子。总裁王建宙希望移动支付将最终带来至少每年100多亿元人民币的总收入。
随后不久,中国银联宣布联合18家商业银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两家移动通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等共同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首批加入该产业联盟的18家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全国及区域性商业银行,手机制造商诺基亚、联想也在联盟之中,比“移动-浦发”的阵容要强大许多。
2011年6月1日,中移动称战略合作的第一项成果即将问世,预计三季度由双方合作研发的手机支付平台将上线。当初出人意料地爆出中移动决定放弃其2.4G标准,对接中国银联13.56MHz标准的消息。
“我们的手机支付平台采用的是银联标准。”浦发银行相关人士当时表示,“银联的标准是行业主流标准,我们的支付平台着眼于普适性,要像现在的公交卡一样方便。”
戏剧性的是,至今仍未等到中移动手机支付平台正式上线的消息。而等来的却是今年6月份,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正式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
此举被业内解读为移动正式放弃此前主推的移动支付2.4G赫兹标准,转向13.56兆赫兹标准。
现如今,移动支付标准基本已尘埃落定,“移动-浦发”联盟在标准争夺战中或再无翻身余地。(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