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产品管理新策略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手机首次超越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手机微博用户数已达1.7亿,目前业界推崇的移动互联网创新模式SoLoMo,用“社交、本地、移动”3个基本元素概括了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也体现出用户的应用需求。移动互联网已立墙头,电信运营商正在面对互联网企业的冲击,我们可以再次发问,电信运营商的企业优势在哪里?应该持有怎样的产品管理策略?经营模式能否快速转变?
获得并留住用户成互联网企业核心策略
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平台+终端+应用)已被业界所共识,凭借“智能终端+应用商店”,苹果公司成为大家热捧的典范。以用户为中心的竞争环境中,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运营商,用户数量和黏性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如何获得用户并留住用户成为发挥企业各自优势、不断创新的核心战略。
腾讯:以IM(即时通信)产品为核心,以社交需求为主线,覆盖PC、手机两大阵营,产品演进方向呈多元化放射状辐射。产品之间相互嵌套,以产品组合方式展现给用户。把桌面互联网的成功产品向手机终端直接平移,快速培养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习惯。迅速抢占桌面市场且产品线丰富。
谷歌:以搜索为主线,从领先且具有市场优势的移动搜索、手机邮箱出发,逐步向地图、定位等常识性业务进行演进,借助Android平台、手机终端,全面推进“硬件+软件+应用”的产品战略。对互联网的三大盈利产品(电商、网游、广告)均有覆盖,目前仍以广告收入为主,逐步向移动互联网手机增值业务收入倾斜。
淘宝:以基础平台(B2B、C2C、B2C网购平台)汇聚优质商家为用户提供服务及商品,吸引人气;通过“圈子”、“顽兔”等Pinterest产品,引入第三方服务商,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垂直化的服务,增加用户黏性;建设O2O全覆盖模式的电子商务生态体系。
互联网企业采取OTT的业务模式,将产品搭载在移动互联网上,适合于各类终端使用,不受电信运营商的限制。利用自己的主线应用产品(社交、搜索、电商等)汇聚用户资源,通常采用免费策略,快速吸引用户使用,抢占互联网的第一界面并通过数据采集、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获知用户上网行为,再通过辅助产品(如:娱乐)的推荐使用,增加用户黏性,以产品带产品的运营机制,向用户提供组合产品供其选择。形成庞大的用户群之后就拥有广告价值,以后向盈利模式获得利益。
业务多样化、需求差异化、服务精细化
传统电信运营商的产品策略更多是依赖技术、依赖设备厂家,依托自己的网络资源构成产品和服务,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市场”模式。受网络技术的制约,产品种类也只是语音业务和简单的数据业务(短信、彩信、WAP等)。而在移动互联网中,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转向终端厂商(苹果、三星)、互联网企业(谷歌、腾讯),运营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威胁。
面对新形势下的产业竞争,运营商应进一步挖掘和发挥传统电信运营商企业的资源优势,强化自身融合产品的主导地位,打造高品质、安全可靠、使用便捷的创新产品,真正做到“业务多样化、需求差异化、服务精细化”。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文章。
关注用户使用习惯
互联网时代,因为信息量太大、业务种类繁多,用户选择、使用业务的耐心非常有限。如果你的业务太繁琐、操作太复杂,就可能导致用户的离去。有统计调查结果显示:用户关注和使用一款互联网产品最主要的缘由就是看到有朋友在用(真实的口碑),口碑营销是互联网业务最典型、最广泛的营销模式,被互联网企业所熟练掌握。运营商也要适应用户这样的使用习惯,提供和打造全新的口碑传播渠道和平台,以适应互联网业务推广发展的需要。
细化产品分类
平台产品:业务平台已成为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各企业竞争的焦点。终端厂家、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利用各自的特点,尽其所能,纷纷选择不同的平台策略,抢占竞争的制高点。终端厂家依托终端产品的优势,把终端和业务平台紧密联系在一起,向用户推出特有的应用服务(苹果);互联网企业则依托庞大的用户群和应用产品的优势,通过IM、搜索、安全等应用来把控互联网用户的使用界面,近期又纷纷定制自己的智能手机,把核心业务复制到定制终端中,通过掌握智能手机来掌控移动互联网的竞争入口,从而实现企业的平台化战略;电信运营商也不甘示弱,将企业拥有的网络资源、渠道资源、能力资源及业务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将互联网优质的应用服务资源,精准、方便、快捷地展现给用户和第三方开发者,供其搜索和调用,以发挥集成资源的优势。
终端产品:在终端产品领域,电信运营商积极与苹果、诺基亚、三星等主流智能手机厂商合作,推出自己的定制手机终端产品,与电信业务进行捆绑销售,向用户提供一体化的营销方案,以提高用户的黏性。同时研发自主品牌的智能手机,为今后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深度定制终端产品策略奠定基础。(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